油价调整的提出者有哪些-油价调整因素
1.石油生产国的石油政策与法规是什么?
2.请问哪里可以找到70年代至今的国际原油价格表
3.特朗普做为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为什么他还管不住美联储?
4.油价倒挂指的是什么?
石油生产国的石油政策与法规是什么?
OPEC的油气政策 这个由石油生产国组成的石油卡特尔,从它诞生之日起到今天,一直受到世界的重视。尽管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OPEC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下降了,但是,OPEC成员国的油气探明总储量居世界首位,其强大的石油生产与供给能力,尤其是它实行的石油发展战略及石油政策,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OPEC在调整和实施其石油政策的过程中,协调行动、巩固团结,正逐步走向成熟,在国际石油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OPEC的石油政策主要从对产量控制和油价控制展开。
OPEC通过对组织联合产量的控制和各国生产配额的分配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1982年开始,OPEC采用配额制度来实现产量控制。配额制度是将产量额度在所有的成员之间分配,以协调削减石油产量。
OPEC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油价政策。
生效日期会议地点变动(万桶)日产量上限(万桶)1998年2月利雅得—27.30*1998年4月利雅得-1.35525.951998年7月阿姆斯特丹/维也纳-1.25524.691999年4月海牙/维也纳-1.71622.972000年4月维也纳+1.71624.692000年7月维也纳+0.70825.402000年10月维也纳+0.80026.202000年11月维也纳+0.50026.702001年2月维也纳-1.50025.202001年4月维也纳-1.00024.202001年9月电话会议-1.00023.202002年1月开罗-1.50021.702003年1月维也纳+1.30023.002003年2月维也纳+1.50024.502003年6月维也纳+0.90025.402003年11月维也纳-0.90024.502004年4月阿尔及尔-1.00023.502004年7月贝鲁特+2.00025.502004年8月贝鲁特+0.50026.002004年11月维也纳+1.00027.002005年3月伊斯法罕+0.50027.502005年7月维也纳+0.50028.00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石油产量政策历来变动一览*OPEC 10国产量基准,利雅得减产的依据。
在成立的最初10年,针对国际油价不断下降的趋势,OPEC为了维护成员国的石油权益,实行了冻结油价的政策,通过有控制地增产、实现油田费用经费化、减少原油销售补贴等手段争取获得更多的石油收入。1961年至1970年9月,原油标价一直稳定在每桶18美元的水平。
20世纪70年代,OPEC实行大幅度提高油价的政策。通过实施提价、提税和取消销售回扣的策略,采取“参股制”及国有化方式,以及运用“石油武器”实行禁运和减产等斗争手段,从西方石油公司手中争夺回了石油资源主权和石油标价权,获得了巨额“石油美元”,并在国际石油市场占有了超过一半的销售份额。阿拉伯轻油的官方价格,从1970年9月份之前的每桶1.8美元飙升到1980年4季度的每桶33.33美元,国际市场现货价格上涨到每桶38.63美元。这期间,爆发了1973年和1979—1980年的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
20世纪80年代,OPEC针对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以及非OPEC石油产量上升的形势,先是实行限产保价政策,以期阻止油价下滑,继而采取扩大市场份额等政策,以求保证石油收入和维持市场份额。这一时期OPEC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OPEC前一时期过度提高油价政策而带来了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OPEC调整并交替实行“限产保价”或“增产抑价”政策。前者是在油价长期走低情况下,通过限制或减少产量,缩小市场供应量,推动油价转跌回升;后者是通过增加产量,扩大市场投放量,抑制油价的暴涨,以达到稳定市场,增加石油收入,保持市场份额的目的。2000年,OPEC建立了“自动油价平衡机制”,明确提出新的政策目标,即抑制油价波动,力求使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维持在对产油国和消费国均有利的水平上。
OPEC的石油政策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及国际油价影响重大。OPEC的石油政策从最初的以争取恢复自身权益为宗旨,到推崇建立公正、合理、有利于各方的油价水平,保证持续、有效的石油供应,从而稳定世界石油市场的政策目标。这对于世界石油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益的、新的飞跃。近年来,OPEC能源政策的调整围绕上面提到的新的目标进行。1999年,OPEC秋季部长会议提出要以库存量而不是以价格来决定产量的油价政策。2000年3月,OPEC进一步调整其政策,建立了油价“自动平衡机制”,确定了22~28 美元的油价浮动范围作为其增减原油产量,以保证国际市场石油供应和稳定的油价政策。2001年,OPEC再次作出调整研究,建立新的、能够反映市场真实供需情况的原油定价基准,除调整油价政策外,各成员国也在修订其能源发展战略,包括适度开放由国家垄断的石油天然气部门,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提供优惠条件吸引外国石油公司参与本国石油开采等。委内瑞拉的能源战略重视加强同南美洲国家的能源合作,争取在建立统一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实现包括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现代化,推动拉美地区经济的尽快恢复与发展。
非OPEC产油国的石油政策 以俄罗斯为例。油气行业是俄罗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此类资源、确保其再生产水平、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在对外资源合作中维护国家利益是俄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作为最重要的非OPEC产油国,俄罗斯非常重视本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
(1)制定行业长期发展规划。
2003年5月俄政府通过《至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详细分析了能源产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明确了该领域今后20年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基本框架。为不断寻找新的矿脉、避免国家可探明资源储量的枯竭,2004年俄政府通过《2005—2020年国家矿物资源勘探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纲要》,规定了37种主要矿藏的开采量与再生量的比例关系。为加大对大陆架资源的研究开发,2004年俄政府通过《至2020年俄罗斯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研究开发战略》,确定了大陆架油气资源开采的阶段性目标。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修改税法,建立促进油气行业发展的税收体制。首先,合并税种,简化税收办法。从 2002年1月起,取消了矿区使用费、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留成和原油开采消费税,代之以征收“开采统一税”。其次,取消不合理优惠,弥补税收漏洞。2004年1月,俄罗斯政府撤销了境内的最后三个离岸区设置,杜绝了石油巨头们利用其逃税避税这一漏洞,也避免了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再次,增强税收公平性,促进行业均衡发展。为鼓励对地质条件恶劣、效益低下的油田进行开发,俄罗斯政府拟将现行简单化一刀切的石油开采税改为级差开采税——根据油田质量和开采效益确定不同的税率。
制定新的《矿产资源法》,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俄罗斯现行《矿产资源法》出台于1992年,诸多条款已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个别条款过于空洞,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也导致了严重的官员腐败。为扭转这种现象,俄罗斯主管部门正在重新制定《矿产资源法草案》,对包括油气在内的地矿资源勘探、开采和使用等相关问题做出详细规定,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根本利益。该法有望于2006年最终通过。届时,它将成为规范俄油气行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之一。
(3)建立有效的国家管理部门体系。
要实施国家对油气工业的有效监控,必须建立健全政府管理部门。
从行政分工看,为减少开采许可证发放的混乱无序现象,正在重新制定的《矿产资源法草案》将明确规定地矿资源归联邦所有,开采许可证也将由中央政府独家发放。从部门设置看,俄工业能源部及其下属的联邦能源局、自然资源部及其下属的联邦地矿利用局和自然资源利用监督署、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及其下属的联邦海关署、财政部及其下属的联邦税收署等部门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油气行业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监督。从人员安排看,总统的亲信将被安置在油气企业中任要职。
(4)加强对进出口运输环节的管理。
俄罗斯政府牢牢控制着油气产品运输渠道,不允许私有油气公司建设和拥有自己的管道系统。目前,国家控股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分别在油气产品的管道和铁路运输中具有绝对垄断地位。2003年10月,俄罗斯交通部起草了旨在放开交通运输业的《至2025年俄罗斯交通发展战略》,其中惟独未涉及管道运输改革,也未谈及油气运输领域吸引私人投资的问题。
(5)在国家控制的前提下广开资金来源。
首先,通过《产品分割协议》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项目均是以这种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国际油气巨头,包括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日本三井公司和三菱公司、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印度ONGC公司均参与了上述项目的实施。其次,鼓励油气公司发行欧洲债券,增强其投融资能力。目前,俄罗斯许多大型石油公司已在欧美股票市场上市,企业资本化程度和资本运作透明度明显提高。再次,允许外国公司收购俄罗斯公司股票。2004年9月,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就以19.8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俄罗斯最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中的国家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7.59%)。
(6)实现油气出口多元化,大打能源外交牌。
执政后,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出发,强调油气出口多元化,并灵活运用能源牌,巧妙地实现了国家利益最大化。
为实现油气出口多元化,俄罗斯试图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拓展油气运输渠道。向东,利用中日石油管道出口之争,在两强之间游刃有余,并最终选择了对己最为有利的通向太平洋港口的管道走向。向南,为了抗衡美国倡议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阻挡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进入欧洲,更为了开拓东南欧的巨大市场,于2003年建成了穿越黑海海底至土耳其的“蓝流”天然气管道。向西,为了减少对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非友好国家的过境依赖,于2005年12月开工建设穿越波罗的海海底至德国的北欧天然气管道。向北,几家大型石油公司已提议建设至摩尔曼斯克的石油管道,以开拓北美市场。
对于传统势力范围——独联体其他国家,俄罗斯更是利用油气出口,打一批,拉一批,加大对地区政策走向的控制。
请问哪里可以找到70年代至今的国际原油价格表
1972年原油价格大约为$3.00/桶,但是到了1974年,原油价格上涨了四倍之多达到$12.00。中东战争始于1973年10月5日叙利亚和埃及对以色列的袭击。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支持。因为这个原因,一些阿拉伯出口国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了禁运。阿拉伯国家削减了500万桶/天的产量。其中100桶由其他国家增加的产量所抵消。削减的400万桶/天的产量一直延续到1974年3月,代表了世界产量的7%。
如果还有对石油价格控制权从美国转移到OPEC的怀疑,那么在阿拉伯实施了石油禁运后便彻底消除了。原油价格在短短六个月之间上涨了400%,油价对石油供应的敏感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从1974年-1978年世界原油价格相对变动得比较平缓,价格从$12.21上涨到$13.55/桶。经过通涨调整的原油价格在这段时期保持稳定。
两伊危机:
伊朗和伊拉克危机导致了1979-1980新一轮的原油价格上涨。1978年11月-1979年6月伊朗革命导致了了每天200万-250万桶原油产量的减少。1980年两伊战争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原油生产削减了270万桶/天、伊朗减少了60万桶/天。与这两次事件相联系,原油价格从1978年的$14/桶上涨到1981年的$35/桶。
美国油价控制-失败的政策?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在战后的能源政策,这一时期的油价上涨幅度可能会小很多。美国对在国内生产的原油实施价格控制以期减轻1973-1974期间油价上涨的冲击。一个显然的结果是美国消费者对进口原油比对国内生产的原油多支付48美分。而美国国内的生产商则减少了相应的收入。
政策达到目的了吗?短期内由1973-1974原油价格高涨所造成的衰退减轻了。然而,它造成了其他影响。如果美国没有实施价格控制,那么国内的勘探和生产会大幅度地提高。并且原油高价将会抑制消费者的需求:汽车将会提高单位油耗的英里数,房子和商业建筑会降低对用油的依靠,工业生产将会提高它们的能源利用率。如果是这样,在1979-1980,美国会降低对原油进口的依赖,由两伊战争引起的原油供应的短缺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大大减轻。
OPEC调控原油价格的失败
OPEC很少能够对价格实施有效控制。经常出现某一OPEC成员国违反协议的情况,而协议的基本要求是执行成员国的生产限额。1979-1980,面对不断高涨的原油价格,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不断对其他OPEC成员国提出警告,高油价将抑制对原油的需求。他的警告被当成了耳边风。日益高涨的油价在消费者中导致了若干反应:油绝缘装置在新房子中的应用、旧式房子提高了对油的绝缘、许多工业生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以及汽车提高了单位油耗的英里数。这些因素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对需求的影响导致了原油价格的下跌。对OPEC不幸的是,衰退是暂时的,但是当石油价格降低,没有人匆忙地去移除房屋中的绝缘装置、没有人去替换高利用率的装备,许多对原油价格上涨的应对措施都是永久性的。
1986年12月OPEC设置的$18/桶的目标价格马上就在1987年1月被打破了。油价继续保持疲弱。随着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油价曾出现上涨,但是在战争结束后,油价进入了稳定的下降期,直到1994年以通涨调整的油价到达了自1973年以来的最低点。
价格循环出现了,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和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从1990-1997世界对原油的消费增长了620万桶/天,亚洲几乎增长了30万桶/天,从而推动了原油价格的恢复。
原油价格的上涨因为OPEC对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的低估和忽视而突然停止。1997年12月开始,OPEC逐渐把它们的限额从提高250万桶/天到1998年1月1日的275万桶/天。亚洲经济出现停滞,1998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自1982年以来首度出现下降。低消费量和OPEC的高产量促使价格呈螺旋型回落。作为回应,4月,OPEC削减了125万桶/天的限额,7月继续削减了133.5万桶/天。然而至1998年12月,价格继续回落。OPEC于1999年4月继续削减171.9万桶/天的限额,才使得价格出现回升。
特朗普做为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为什么他还管不住美联储?
美联储是独立的货币政策机构,向来指定政策都是以美元为主要目标;决议都是需要投票决定的,不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即使特朗普进行行政干预,也未必行之有效,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大跌,与美联储没有直接关系,加息仅为一种货币杠杆,能够影响油价,但不能决定油价的走势。
在之前美国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Trump)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如当选,将在美联储主席耶伦2018年任期结束时将其撤换,不过他并未批评耶伦本人。“我对耶伦并无敌意,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她不是共和党人,”特朗普表示,“当她任期结束,我很可能将换掉她,这样将是合适的,”而现在,似乎耶伦也不甩特朗普了,表示拒绝对特朗普提供经济政策!
美联储是独立的货币政策机构,向来指定政策都是以美元为主要目标;决议都是需要投票决定的,不是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即使特朗普进行行政干预,也未必行之有效,的喊话其实对美联储没什么作用,而且的喊话也未必是其真实意图。所以不能因为总统喊话了,就以为总统真的希望美元降低利率。石油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需求下降造成的。
而伊朗此前威胁封锁霍尔姆斯海峡之举现在偃旗息鼓,由此表明中东原油危机或趋向缓和。先前被国际社会夸大的美国中期选举,并无影响原油市场的结果。
油价倒挂指的是什么?
油价倒挂,就是说原油的价格高于提炼后的成品油价格
市面缺油但库存充足
3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因柴油供应告急,广州许多民营加油站几乎都挂出了“暂无柴油”的牌子,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不时出现断供现象,不少货车排长龙等着加柴油,甚至引发部分路段塞车。
与此同时,深圳、佛山、中山等地也均出现不同程度柴油紧缺现象,各地民营加油站大部分已没有柴油供应,油品供应主要来自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实行限量供应。
国内外油价倒挂是主因
对于目前出现的柴油紧缺,广东省经贸委电力能源处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今年受雪灾影响电力缺口大,成品油需求恢复较往年要快;同时,成品油需求旺盛。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连创新高,已破110美元/桶大关,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炼厂加工亏损,地方小炼厂基本停止加工。
对此,进口、批发及零售出现的价格倒挂是不争的事实。中石化集团副总经理周原在“两会”期间表示,当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时,中石化集团每销售1吨汽油的亏损额高达2000元人民币,而销售柴油的亏损比汽油更高。
不过,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却认为,这一波柴油紧缺行情出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对调价预期的普遍高企。
“要么调,要么不调,政策一点都不明晰,大家都在朦胧炒作。”姚达明说。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最高一度突破110美元/桶,这使市场普遍认为近期油价要涨,甚至有市场传闻两大集团已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上调成品油价格申请。
姚达明表示,市场对成品油涨价的心理预期正在导致越来越多的油品经营商开始故意囤油,社会加油站纷纷减少了柴油投放量。
实际上,在上次成品油调价之前,广东也都出现过类似油品紧缺现象。去年1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通知,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而在此次调价宣布之前,珠三角城市油品紧缺程度远远超过此次。
中石化广东公司甚至提醒,国家物价部门已明确表示,近期煤、电、油都不会调价,请消费者不要有涨价的恐慌心理,导致盲目抢购油品。
中石化:供应短缺正在解决
有媒体报道称,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柴油供应已出现了普遍紧张,深圳、珠海、东莞、杭州、南京、宁波、福州、绍兴、南宁、玉林、武汉等12城市柴油供应告急。对此,中石化集团多位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这一局面正在协调和解决。
根据记者了解,中石化集团近期的供应一直保持着增长。以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为例,其今年1到3月份,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投放广东市场资源将超350多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万吨,增长12.8%。
该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表示,其中公司的零售投放比例就比去年同期增加51万吨,增长21.5%。“特别是3月份,将投放资源125万吨,比2月份增加27万吨,增加21.7%,其中零售比2月份增加22万吨,增加27%,努力稳定成品油市场供应。”
另外,3月份的前15天,中石化广西石油分公司对广西柴油投放量比2月同期增长87.45%,比上年同期增长40.26%,增幅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而目前就深圳市场来说,每天供应当地的汽、柴油总量达8000吨左右,比平时增长约10%~15%,其中柴油库存量有10吨,还有2吨近日到货。
中石化深圳石油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深圳汽柴油库存在15天以上,对保证深圳本地市场柴油供应没有问题。中石化深圳石油公司已增加了深圳市场的汽、柴油供应量,比平时增长约10%~15%。
既然库存充足,为何还出现无法加油的现象呢?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道,当前,由于社会加油站普遍停供、限供,社会消费大面积向两大集团转移,造成两大集团供应压力加大。
所以,广东石油分公司保证属下油站不停供,但由于受加油站罐容以及车辆运力所限,为保证过往车辆都能加上油,在个别路段和个别时段,加油站不得不采取定量加油的措施,排队加油的现象偶有出现。目前,该公司的油库、码头、铁路专线24小时作业,做到随到、随装、随卸、随运,及时将资源输送到供应一线。
茂名石化总经理李安喜也表示,尽管炼油巨额亏损,但仍千方百计增产市场紧缺的柴油。茂名石化正在使月加工量保持在110万吨至120万吨,每日加工原油约3.6万吨,超过了设计能力。在柴油装置方面,该公司也保持两套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最大负荷运转,使每月柴油产量保持在40万吨以上,同时公司降低库存,减少柴油半成品库存近3万吨,增加了对市场的柴油供应量。
广东油气商会的人士也表示,海南当地的油气供应充足,而且当地也在通过成品油管道向广东地区输送更多油品,保证珠三角的供应。
油荒真的来了吗?
部分地区再现柴油紧缺,中石化和中石油在保证供应的过程中,依然还未能让人满意。油荒真的来了吗?实际上,正是因为国际柴油价格倒挂、两大集团保批不保社会资源,而造成南方部分地区连续几年频繁显现加油难的情景。
当然,原因不止于此。由于雪灾来临,电力短缺,各地电厂包括燃油电厂已经开始加足马力生产。一位广东油气的业内人士说,现在政府正在向燃油电厂发放补贴,来保证广东当地电力的供应。另外,这一阶段正值春耕季节,柴油供应也开始增加,这都为资源紧张埋下了伏笔。
同时,调拨成品油不足、运力不够以及部分城市成品油短缺对其周边地区的供给压力太大,也是这段时间以来成品油供应不够的现实原因之一。
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包括炼油业务的中国最大上市企业,这两年的成品油生产和供应都在上升。
去年,中石化的国内成品油总经销量达到了1.1939亿吨,增长6.9%,其中零售量增长6.18%,为7662万吨;柴油产量为6008万吨,增长3.84%,其原油加工量上升了6.33%,达到1.5558亿吨。
中石油的2007年各项指标也创出历史新高。其去年共加工原油8.24亿桶,比上年增长4.9%;生产汽油2202万吨,煤油202万吨,柴油4735万吨。
那么,为什么我国还会出现成品油加油站的短供、少供现象呢?其实,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原油价格高企,再次让人们看到了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痼疾。
当然,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稳定的价格,减少人们在汽、柴油所支出的成本,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大量炼油厂承受着亏损。
尽管从去年中石油的年报中可以看到,其炼油业务的亏损额已在降低,但这是在去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不高的情况下,所呈现出的业绩。中石油、中石化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业绩让人担忧。
原油价格高企,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成品油价格的平均差距目前可能在1500元/吨左右,高峰时几乎越过了2000元/吨。
两大石油公司保障国内成品油零售供应,在亏本情况下炼油。相比之下,地方小炼厂因为原油价格太高,基本停止加工成品油,只将少量可以实现市场价格的燃料油进行高位抛售。
这就造成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资源紧张时对外惜售成品油。因为如果大量销售成品油,那么由于人们预期国内将很快调整成品油,油商们的利润将会被放大,囤油可能性增加,必然会造成市场的进一步恐慌。
简单来说,目前每吨油的利润在100元左右,按照国内成品油几次调整的惯例,每吨上调500元,那么成品油贸易商就会赚取更多的差价。但当他们拿到了更多资源之后,对于社会供应将会是一个考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