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一轮油价是跌还是涨

2.苏联解体的时候是怎么处理货币的

3.中石油为什么会跌的那么惨?

4.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5.“石油危机”这个词什么时候频繁出现的?

下一轮油价是跌还是涨

80年代石油价钱下跌原因-80年代石油价钱下跌

下一轮油价随着国际油价的全面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预期下调幅度逐渐扩大,这可以从我国第4个工作日和第5个工作日的各项关键指标中看出。例如,原油变化率分别为- 1.19%和- 1.40%,预期下调幅度分别为45元/吨和60元/吨。特别是国际油价第五个工作日对应显示轻微反弹,然而,国内成品油的下行区间预测继续扩大,15元/吨与前一个工作日相比,滞留状况被打破了,石油价格显示一个向下的状态。 此外,如果国内油价持续震荡和下跌的趋势,下一轮的价格调整很有可能出现下跌,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完成今年以来的第四次油价下跌。大多数车主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高兴,因为价格的上涨给他们的旅行开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影响油价的因素是复杂的,如政治、经济、库存、气候、技术等。这些因素一个接一个地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导因素。 供求因素。 作为一种商品,石油的价格从长远来看取决于供求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的急剧下跌可以说是70年代高油价政策的直接后果。高油价导致世界石油消费国普遍节约燃料。同时,它也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生产,增加了石油供应,使世界石油供大于求达到饱和,石油价格的下跌是不可避免的。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的上涨,本质上是由于世界石油需求的刚性增长和投资不足导致的石油过剩产能的历史低位造成的。

2.政治经济因素。 历史上每一次油价剧烈波动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阴影。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和石油禁运的爆发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导致伊朗石油产量大幅下降。“9.11”事件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动荡和石油供应的波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呈现出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消费国和石油公司相互制约的格局。这使得政治和经济因素在油价波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3.期货投机。 近年来,由于美元的持续疲软和低迷的股票市场,美国投机资金的投资收益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一直令人失望,再加上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强劲需求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导致部分投机资金从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市场撤出,大量涌入期货市场,炒作能源和原材料期货。 石油股票。 虽然库存不是决定价格的直接原因,但库存是市场涨跌动力的直接体现。如果我们主动增加库存,库存就会变成需求。如果需求增加而市场供给不变,价格就会相应上涨;相反,如果我们主动减少库存。

苏联解体的时候是怎么处理货币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换币改革,将所有原苏联卢布的面额都变成原来的千分之一,即去掉尾数3个0,进行新卢布兑换。

无债一身轻,有债心不宁,债务问题一直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自彼得大帝之后,俄罗斯一方面穷兵黩武、四处扩张,一方面大兴土木、加速迈向近代化。 为此,俄罗斯不得不向资本富裕的西方发达国家大笔借钱。

苏联的债务问题:

1、截止到二月革命前,俄罗斯外债占比GDP 达到骇人的 214.6%,成为了国际上的头号债务国。 十月革命爆发后,新成立的苏维埃政权面对西方国家残酷的封锁,出于种种考虑,向外界宣布:拒绝偿还一切前政府的债务。 苏联的债务瞬间归零,轻装简车地走上了国家重建之路。 但与之伴随的,是西方债权国漫长的经济制裁。

2、直到二战爆发,出于反法西斯的共同需要,苏联和英美等国冰释前嫌,重新在国际债务市场上恢复了一定的信誉和形象。 欧美资本家的贷款才又一次源源不断进入俄罗斯的国库当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苏联大部分时间内,外债负担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外债总额从未超过50亿美元。 真正的债务转折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下跌时。

3、(石油) 自1985年开始,沙特不再保护石油价格,开始大规模增加石油产量,使得原来一度处于高位的石油迅速下跌。 这对十分依赖石油出口获得收入的苏联来说,无异于沉重打击。 苏联石油收入从1983年的156亿美元大幅减少到1986年的70亿美元,三年减少90亿美元。

4、(美国前总统里根与沙特国王) 收入减少了,刚性支出却居高不下。 从1979年陷入阿富汗泥潭到对越南、古巴、朝鲜等国不计成本的海量援助,无数只进不出的财政黑洞把苏联经济压得喘不过气。 开不了源又节不了流,自然而然地逼迫苏联走上大规模举债的道路。 自1986年开始,苏联的外债已经超过300亿美元,到了1989年已超500亿美元的大关口。 解体前更是飙升到了96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当年GDP的四分之一。

5、(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落下) 当苏联轰然倒下的那一刻,这些债务却无法凭空消失,重重地压在15个新生的国家上头。 针对这960亿美元外债,15个国家还就如何还债,展开过激烈博弈。

中石油为什么会跌的那么惨?

中石油跌得那么惨的原因罗列如下:

1、资源行业的股票,和资源品价格走势息息相关。从发行时石油价格最高150美元/桶(没查,反正应该在高位),到现在45美元不到,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是中石油股价下跌的重要原因, 因为这会改变盈利状况和盈利预期。

2、中石油是垄断性和能源性企业,但是这种垄断性不可能再强化,反而是弱化的趋向,所以目前的中石油,可以理解为是他最好的时候,因为我们有理由认为随着政策保护的弱化他的日子将不会像以前那样舒坦,不会像以前那样赚钱容易。股价反映的是对未来的预期,而不是现在挣多少钱。而就其能源性企业的身份,那么更因该下跌:能源行业的周期性非常强,现在经济处于衰退阶段,能源板块的股票普跌,中石油当然也该跌了。

3、中石油不是当下最赚钱的垄断性和能源性企业。即使现在是,我们预期他未来不是,因为我们实在难以找到他未来良好成长性的条件。不具备成长性的股票,或者更准确的说盈利增长性较差的股票,往往是遭人抛售的。

4、提到中石油是大企业,这个大,其实是一种劣势。太大了,意味着想再扩展就不容易。所以,现在大家偏爱具备良好成长性的中小盘股票。

5、在中石油发行的那个年代,人们太疯狂,人们被忽悠了。不是中石油现在跌得太多,而是中石油的发行价格太高了。当然,我并不是说目前他的股价高估了。

6、这么大盘的股票,根本没有人愿意炒作。

夕阳产业,规模过大,几乎不具备成长性,强周期股票,资源价格普跌。 这些作为下跌的理由已经足够多。

0几年的时候把石油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据统计,今年夏天以来,原油价格已经累计下跌了约40%。尽管如此,11月2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发布声明称,将石油日产出维持在3000万桶的水平不会改变。

紧接着,国际油价应声跳水,布伦特原油最低触及71.26美元/桶,跌幅7.93%,而NYMEX原油最低触及67.75美元/桶,跌幅7.82%。石油价格下跌的背后,不仅仅是经济原因,也掺杂着历史因素和现实冲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谁在背后操控着石油价格?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折射了国际政治。美国是背后操控油价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要通过油价来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分析,原油价格每跌10美元,俄罗斯将减少19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油价低落的这一年里,俄罗斯外汇储备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使用石油价格战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里根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纠集沙特等国家一举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得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陷入全面困境,最终苏联在1991年宣布解体。

但美国或许没有想到,油价持续下跌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俄罗斯一国。其他主要依靠出口石油、经济多样化不足的国家同样身处险境,甚至连美国自己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可以忍受国际油价低至60美元/桶。但是对于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家,只有在油价维持100美元/桶时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尤其是伊朗,国内财政收入一半要靠石油出口,现在的石油价格对其国内财政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再看美国,近几年来美国页岩油的改革有了显著突破,美国页岩油可以自给自足。但是,有机构分析,原油价格如果是7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的开采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如果是60美元/桶,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全盘崩溃。所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对于美国的页岩油行业也将是一次悲剧性的沉重打击。

那么这场战役的背后谁能受益?我们说,受益者反而是中国、日本这些石油进口国。目前,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完全可以趁机囤积原油,扩大原油战略库存。

近期,中国首次公布在2006—2009年建立的战略原油储备数据,第一阶段已储备9100万桶原油,这大约相当于中国两周的进口量。

“石油危机”这个词什么时候频繁出现的?

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

1978年底,伊朗政局动荡,之后又爆发两伊战争,伊朗的石油产量因此大受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随着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34美元,导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团结力量的瓦解以及新兴产油国的出现,石油权力开始分散。石油价格持续下降,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势力逐渐衰退,权力再度回到美国、日本和欧洲。1986年,石油价格降到10美元/桶以下,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混乱,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猛烈冲击,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权力几乎完全丧失,西方国家在国际权力争夺战中重新获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