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指三日跌超4%,原油跌5%,A50跌1.53%!端午全球市场起波澜

2.印度尼西亚海域有石油吗?

3.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4.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道指三日跌超4%,原油跌5%,A50跌1.53%!端午全球市场起波澜

亚太11国-亚太他国油价下跌了吗

您的假期余额只剩一天了!为了让大家与工作日“无缝对接”,Wind带您回顾端午假期全球市场大类资产表现!

A股端午休市期间,欧美股市正常开市,港股于6月25日休市,26日正常开市。在A股投资者享受假期的同时,海外市场“不平静”,五大重磅消息将影响A股节后走势。

假期全球市场表现

欧美市场

周五美国三大股指跌幅均超2.4%,道指跌2.84%报25015.55点,三日累计下跌4.36%;标普500跌2.42%报3009.05点,三日累计下跌3.9%;纳指跌2.59%报9757.22点,三日累计下跌3.69%。

周五欧股涨跌不一,德国DAX指数跌0.73%报12089.39点,三日累计下跌3.47%;法国CAC40指数跌0.18%报4909.64点,三日累计下跌2.15%;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2%报6159.3点,三日累计下跌2.54%。本周,德国DAX指数跌1.96%,法国CAC40指数跌1.4%,英国富时100指数跌2.12%。

香港恒生指数

周五,恒生指数收盘跌0.93%报24549.99点,本周累计跌0.38%;国企指数跌0.84%,周跌1.22%;红筹指数跌0.78%,周跌0.65%。全日大市成交961.1亿港元,前一交易日为1154.3亿港元。

电信股领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跌近3%,中国电信跌3.52%。前期强势的 科技 股多数下跌,行动公司跌近5%,小米集团跌超4%,阿里巴巴跌逾3%,美团点评跌超2%,腾讯控股跌逾1%。

蒙古能源涨272%,盘中一度大涨逾700%,年度由亏转盈14.42亿港元。

亚太市场

周五亚太股市集体收涨,日经225指数涨1.13%报22512.08点,本周累计涨0.15%。韩国综合指数涨1.05%报2134.65点,周跌0.3%。澳洲标普200指数涨1.49%报5904.1点,周跌0.6%。新西兰NZX50指数涨0.04%报11129.23点,周跌1.1%。

商品市场

原油

周五国际油价全线下跌,NYMEX原油期货收跌1.45%报38.16美元/桶,周跌4.19%。布油收跌1.17%,报40.64美元/桶,周跌3.67%。

黄金

周五COMEX黄金期货收涨0.8%报1784.8美元/盎司,周涨1.81%,连涨三周。

重磅消息影响A股节后走势

美国考虑对约31亿美元欧洲商品加征关税

周三(6月24日)晚间,据外媒报道,美国考虑对价值31亿美元的欧盟和英国产品征收新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发布新的关税目标清单,新关税的目标包括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征税目标商品包括杜松子酒,啤酒,土豆和卡车。

沃尔克规则终被修订,美联储为银行业“松绑”

周四(6月25日),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批准了对沃尔克规则的修改,允许银行增加对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还取消了银行在与其关联机构交易衍生品时必须持有保证金的要求。此次美国监管机构进一步放宽金融危机后的限制措施,将为华尔街银行创造更多盈利空间。但批评者认为,美国监管机构放松沃尔克规则,将为华尔街的风险行为提供便利,令金融系统风险增加。

标普:预计美国今年GDP将萎缩5%

外媒报道,标普全球评级周四表示,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收缩5%,GDP恢复到2019年末水平大概需要两年时间。

标普美国首席经济学家Beth Ann Bovino称,这段时间内失业率将保持高位,消费者支出将受到抑制,商业需求只会缓慢恢复。预计2021年将实现5.2%的“温和反弹”,比先前预计的6.2%低一个百分点。

美国感染人数再次加速

当地时间6月2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表示,美国可能仅确诊了感染新冠病毒人口的10%。目前,美国报告的确诊病例为230万例,根据雷德菲尔德的估计,美国可能实际上有超过2300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美国至少29州出现新冠疫情反弹,新增确诊数量相比前一周有所增加,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这三个人口最多的州。

得克萨斯州州长周四表示,将暂停该州分阶段的经济重启计划,以应对新增感染病例和住院人数激增。佛罗里达州州长也表示,不打算进入下一阶段经济重启。

IMF警告:全球股市或面临第二次暴跌

周五(6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警告称,如果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范围再次扩大、封锁措施重新实施或贸易紧张局势再次激增,股票和其他风险资产的市场可能会遭受第二次暴跌。

当日早些时候,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封锁措施打击了市场情绪,导致股市大跌创下了 历史 纪录, 标普指数在短短23个交易日内下跌34%,但受到美联储支持的提振,目前距离之前的高位约10%。

此前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此前预期萎缩3%,美国经济萎缩8%,欧元区经济萎缩10.2%,中国经济增速为1%,为全球主要经济中唯一增长的国家。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4%,美国增速为4.5%,中国增速为8.2%。

FRM(金融风险监控) >>>

利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研发476个风险标签,覆盖5000万工商企业

上千台云服务器,24X365全天候运作

轻松实现多维度风险监控和风险穿透

您的假期余额只剩一天了!为了让大家与工作日“无缝对接”,Wind带您回顾端午假期全球市场大类资产表现!

A股端午休市期间,欧美股市正常开市,港股于6月25日休市,26日正常开市。在A股投资者享受假期的同时,海外市场“不平静”,五大重磅消息将影响A股节后走势。

假期全球市场表现

欧美市场

周五美国三大股指跌幅均超2.4%,道指跌2.84%报25015.55点,三日累计下跌4.36%;标普500跌2.42%报3009.05点,三日累计下跌3.9%;纳指跌2.59%报9757.22点,三日累计下跌3.69%。

周五欧股涨跌不一,德国DAX指数跌0.73%报12089.39点,三日累计下跌3.47%;法国CAC40指数跌0.18%报4909.64点,三日累计下跌2.15%;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2%报6159.3点,三日累计下跌2.54%。本周,德国DAX指数跌1.96%,法国CAC40指数跌1.4%,英国富时100指数跌2.12%。

香港恒生指数

周五,恒生指数收盘跌0.93%报24549.99点,本周累计跌0.38%;国企指数跌0.84%,周跌1.22%;红筹指数跌0.78%,周跌0.65%。全日大市成交961.1亿港元,前一交易日为1154.3亿港元。

电信股领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跌近3%,中国电信跌3.52%。前期强势的 科技 股多数下跌,行动公司跌近5%,小米集团跌超4%,阿里巴巴跌逾3%,美团点评跌超2%,腾讯控股跌逾1%。

蒙古能源涨272%,盘中一度大涨逾700%,年度由亏转盈14.42亿港元。

亚太市场

周五亚太股市集体收涨,日经225指数涨1.13%报22512.08点,本周累计涨0.15%。韩国综合指数涨1.05%报2134.65点,周跌0.3%。澳洲标普200指数涨1.49%报5904.1点,周跌0.6%。新西兰NZX50指数涨0.04%报11129.23点,周跌1.1%。

商品市场

原油

周五国际油价全线下跌,NYMEX原油期货收跌1.45%报38.16美元/桶,周跌4.19%。布油收跌1.17%,报40.64美元/桶,周跌3.67%。

黄金

周五COMEX黄金期货收涨0.8%报1784.8美元/盎司,周涨1.81%,连涨三周。

重磅消息影响A股节后走势

美国考虑对约31亿美元欧洲商品加征关税

周三(6月24日)晚间,据外媒报道,美国考虑对价值31亿美元的欧盟和英国产品征收新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发布新的关税目标清单,新关税的目标包括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征税目标商品包括杜松子酒,啤酒,土豆和卡车。

沃尔克规则终被修订,美联储为银行业“松绑”

周四(6月25日),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批准了对沃尔克规则的修改,允许银行增加对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货币监理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还取消了银行在与其关联机构交易衍生品时必须持有保证金的要求。此次美国监管机构进一步放宽金融危机后的限制措施,将为华尔街银行创造更多盈利空间。但批评者认为,美国监管机构放松沃尔克规则,将为华尔街的风险行为提供便利,令金融系统风险增加。

标普:预计美国今年GDP将萎缩5%

外媒报道,标普全球评级周四表示,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收缩5%,GDP恢复到2019年末水平大概需要两年时间。

标普美国首席经济学家Beth Ann Bovino称,这段时间内失业率将保持高位,消费者支出将受到抑制,商业需求只会缓慢恢复。预计2021年将实现5.2%的“温和反弹”,比先前预计的6.2%低一个百分点。

美国感染人数再次加速

当地时间6月2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表示,美国可能仅确诊了感染新冠病毒人口的10%。目前,美国报告的确诊病例为230万例,根据雷德菲尔德的估计,美国可能实际上有超过2300万人感染新冠肺炎。

美国至少29州出现新冠疫情反弹,新增确诊数量相比前一周有所增加,包括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这三个人口最多的州。

得克萨斯州州长周四表示,将暂停该州分阶段的经济重启计划,以应对新增感染病例和住院人数激增。佛罗里达州州长也表示,不打算进入下一阶段经济重启。

IMF警告:全球股市或面临第二次暴跌

周五(6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警告称,如果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范围再次扩大、封锁措施重新实施或贸易紧张局势再次激增,股票和其他风险资产的市场可能会遭受第二次暴跌。

当日早些时候,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封锁措施打击了市场情绪,导致股市大跌创下了 历史 纪录, 标普指数在短短23个交易日内下跌34%,但受到美联储支持的提振,目前距离之前的高位约10%。

此前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此前预期萎缩3%,美国经济萎缩8%,欧元区经济萎缩10.2%,中国经济增速为1%,为全球主要经济中唯一增长的国家。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4%,美国增速为4.5%,中国增速为8.2%。

印度尼西亚海域有石油吗?

印度尼西亚,作为世界有名的旅游胜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但它不但有美丽的岛屿,还有富饶的资源,流淌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一、地理位置

印度尼西亚海域位于亚洲东南部,北跨赤道,东邻太平洋,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接壤,西濒印度洋,北接马来西亚,南邻澳大利亚,处于国际东西交通要道(图13-4)。

图13-4 印度尼西亚海域地理图

印度尼西亚幅员辽阔,东西距离长达5500千米,约占赤道长度的1/8,南北宽1600千米,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陆地面积为19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1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素称“千岛之国”。海岸线总长54716千米。

国土在地理上一般分为四大部分:(1)大巽他群岛(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2)小巽群岛;(3)马鲁古群岛;(4)伊里安查亚省。

二、油气状况

印度尼西亚是当今东南亚主要产油国,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2007年以前大天然气生产国(图13-5),也是亚洲唯一的欧佩克成员。

图13-5 亚太地区天然气产量图

印度尼西亚约有60个沉积盆地,73%位于海上(其中的31%分布在深海区),27%分布在陆上。目前已勘探的36个含油气盆地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主要的含油气区有苏门答腊油气区、爪哇油气区、东加里曼丹油气区。印度尼西亚70%的天然气储量位于海域。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7年终报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5.9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3%,居世界第25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6589.66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5%,居世界第13位。

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斯兰等岛和巴布亚。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Minas、Duri和Bangko油田,苏门答腊东南海上的Cinta和Rama油田,重度为东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和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和Arimbi油田等。印度尼西亚的原油品质范围很广,其中大部分原油的API重度为22~37°API。印度尼西亚两大原油出口品种——苏门答腊轻质油或米纳斯原油的API重度为35°API,而更重的Duri原油的API重度为22°API。

近几年印度尼西亚原油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老油田的自然减产和油气领域勘探和开采新增投资缺乏。印度尼西亚国内的原油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从2004年上半年起印度尼西亚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国际油价的上升导致印度尼西亚的预算赤字增加。

2005年天然气产量为859.3亿立方米。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天然气资源位于北苏门答腊省的Aceh和Arun天然气田、东加里曼丹陆上和海上气田、东爪哇Kangean海洋区块、巴布亚的一些区块。主要的经营商是印度尼西亚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RoyM.Huffington公司和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公司。

2007年印度尼西亚共获得18个新的油气发现,其中石油发现7个,天然气发现11个,海域有5个,陆上有13个。

三、发展历史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勘探起步很早,公元前8世纪就曾采用原始方式在苏门答腊开采原油。

1859年开始了石油调查。

1889年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进行陆上油苗调查,并于1885年在苏门答腊北部钻出了第一口具有商业价值的油井。

1889年荷兰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亚建立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并进行了普遍的石油勘探。

1907年成立皇家荷兰—壳牌集团,1933年在苏门答腊南部发现了油田,1936年在苏门答腊中部进行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1922年印度尼西亚发现了塔郎阿卡尔油田,1937年发现打拉根油田,1940年发现桑加油田,1944年发现米纳斯油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从1940年的900万吨降到1945年的103万吨。

1963年印度尼西亚政府规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归国家所有。1967年政府按照新的外国投资法与11个外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勘探开发合同。后来发展到8个西方国家35家石油公司向印度尼西亚投资17亿美元。

1968年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从此石油勘探活动由只限于陆上逐渐向海上发展,在此期间发现了90多个油气田。钻井井数由1968年的80口增加到1971年的636口,其中海上钻井144口,并于1970年发现阿卡塔海上大油田,1972年发现Arun气田。

1972年地震勘探发现了巴达克油气田。

1972年发现贝卡拜油田。

1974年发现乌当油田。

1979年发现克里斯纳油田。

1991年道达尔公司在东加里曼丹海上马哈坎区块发现大气藏。

西方石油公司在伊里安查亚海域Beran区块钻的Roadiba-1井在侏罗系地层获得工业油气流,测试日产气66.8万立方米,这标志着印度尼西亚在中生代储层的重大发现。

1993年3月,壳牌公司在东爪哇海发现天然气,发现井为Kaladi井,位于Muriah区块。该井在钻至井深1260米时,在中新统地层中遇到了良好的天然气显示。

1994年4月,尤尼科公司在东加里曼丹Mahakam地区海上的Serang油田东部获得油气发现。

印度尼西亚曾经为亚洲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2006年产量为6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0.9%。2007年产量为667亿立方米,比2006年下降3.8%,居世界第10位。

印度尼西亚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国,两个最大的LNG处理厂为Arun和Bontang,近年来产量也不断下降,为了弥补产量下降,印度尼西亚不断加强天然气勘探,努力增加天然气产量,满足长期LNG供应合同需求和国内需求,目前有几个在建的新项目,其中在西巴布亚岛的Tangguh LNG厂已初具规模。

据1994年5月在挪威召开的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报道,印度尼西亚的最终可采石油量为47.7亿吨,到1993年1月1日累计探明储量为39.3亿吨,探明程度为82%。最终可采天然气资源量为5.4万亿立方米,到1993年1月1日累计探明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探明程度为67%。在未探明的含油盆地中,70%的盆地位于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

四、主要产区

库特盆地西部为加里曼丹地块,东部为望加锡深海槽,南是帕特诺斯特隆起,面积10万平方千米。目前该盆地有20多个油气田,其中海上油田10多个,气田4个。库特盆地的勘探早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开始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加里曼丹岛的东部沿海一线,陆续发现了几个油田。1970年起陆续发现一批油田。其中汉迪尔油田的可采储量为1.09亿吨原油和700多亿立方米,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近海油田。巴达克气田的天然气储量达1900亿立方米,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气田。

巴达克(Badak)油气田位于加里曼丹岛东海岸,赤道以南35千米处,濒临加锡海峡。1972年地震勘探发现了此油气田。1976年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980亿立方米,凝析油储量1800万吨,1973年开始采油,1977年开始采气,1980年最高年气产量为60亿立方米,现有生产井155口。巴达克油田是目前库特盆地最大的油田,也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气田。

阿塔克油田位于马哈坎三角洲东北部,距加里曼丹东海岸约19千米,水深约61米,发现于1970年9月,1972年11月投产,是印度尼西亚最大海上油田。

贝卡拜油田位于库特盆地马哈坎三角洲南缘,距海岸15千米。发现于1972年4月,1974年正式投产。原始可采储量2624万吨,是库特盆地内居第四位的油田。

西北爪哇盆地面积为22万平方千米,陆上从西边的西冷(Serant)向东延伸至井里汶(Cirebon),海上以阿朱纳次盆地为主体,该次盆地中心在雅加达东北约105千米处,海水深36米,有利于海上作业。目前有20多个油气田,除了4个在陆上外,其余均在海上,位于巽他和爪哇。海上有两个油田群,即阿朱纳油田群和阿里姆比油田群。

克里斯纳油田位于雅加达西北35英里的爪哇海上,1976年钻Krisna-1井,认为无商业价值。1979年底,钻Krisna-3井,展现出巨大的石油潜力。1980年11月在第一个平台上开始生产石油。

巽他盆地位于苏门答腊岛以东、爪哇岛以北的西爪哇海内,南北长,东西窄。1970年发现了森塔油田,1971年投产。至今巽他盆地已钻了600多口井(包括开发井),发现含油气的构造27个,其中具有商业价值的18个,已开发的油田15个,主要油田有塔贝玛、拉玛、克里斯纳、泽尔它等。巽他盆地水深20~60米,加上气候温和,有利于海上作业。

该油田位于海域,1974年发现,水深91米,含油面积42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2695万吨。

南海领域部分已进入中国传统领海边界内,目前只有西纳土纳盆地产油,该盆地中已发现乌当、特鲁布克和卡卡普油田,自70年代投入开发。近年发现的纳土纳气田,位于纳土纳岛东北225千米,水深145米,估计储量1.3万亿立方米,二氧化碳含量达71%。

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对于原油价格的分析上,主要需要关注来自于三个方面的信息:供给、需求及库存。下面的列表列出了来自于分析中一般需要关注的一些具体要素:

(一)需求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经济增速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增长会通过改变石油市场的需求量影响石油价格,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增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天气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气候状况会影响到原油的供给和需求,比如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国际油价,但它对整个国际油价的影响作用是短期的。

(二)供应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1.产量变化的原油价格的影响

石油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的供给对油价的作用原理有所不同,产量与价格的关系有着主动与被动的区别。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原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惯用的方法是通过增加产量来抑制油价。

2.地缘政治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使油价波动更加不确定? 石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势的影响。

(三)库存与原油的相关性

? 原油库存分为战略原油库存与商业原油库存。战略原油库存是国家为战略考虑,防备石油短缺而储备的石油库存。这是因为原油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势的影响。除了战略属性外,原油同时具有其商业属性。商业属性方面需要关注商业原油库存,它是高于安全义务库存量的部分,原动力来自于经济的需要,因此与价格紧密相关。

? 每周三EIA(Energy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美国能源情报署)会在美国东部时间早10:00公布库存报告,市场的关注重点在商业库存上,通过商业库存量来预测原油的价格走势。

(四)金融市场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1、投机持仓变化与NYMEX原油价格

目前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国际投机资本的操作是影响国际油价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2、相关商品对原油价格判断的参照

众所周知,商品走势总体和美元走势呈反向相关关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商品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商品的相对价格自然下降;另一方面,美元升值往往代表了避险情绪的上升,从而减少对商品等风险资产的需求,从而商品价格下降。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汇总表

为什么油价已经下跌了,燃油税却涨了?

近期关于燃油附加费上涨的传闻再次“不幸”被证实,而且上涨幅度、时间均超出此前所有预期。昨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国内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9月1日起再度上调,800公里以下航线由30元调整为60元,800公里以上航线由60元调整为100元,这比上次调整附加费后规定的执行期限(10月10日)提早了40天。

资料;

对于油价的飞涨,很多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理解,认为是石油供不应求。但是有关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石油是供大于求。2004年第一季度,原油每天供大于求约30万桶;第二季度全世界原油日产量为8190万桶,平均日需求8040万桶,日供大于求150万桶。2005年年中,“世界石油日供应量约8400万桶,日消费量约8300万桶”(梅新育《中国没有定价权》《世界知识》2005.15),日供大于求量也达100万桶。所以,造成油价上涨的原因不是石油供不应求,而是其它因素所致。实际上,造成21世纪以来石油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对石油的投机炒作,上个世纪90年代石油价格的下跌,21世纪以来美元的大幅贬值。

近八、九年,我国以及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住房价格飞涨,其最重要原因是房产商和把房屋作为期货投资的“投资者”们的投机炒作。大量没有居住需求,但要投机歉钱的“投资者”将投机资金投入房地产,使投机资金与购房居住的购房资金之和大于正常情况下购买居住房所需资金量,人为地造成需求旺盛,使房价大升。同样,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不同的是,对石油投机的力度比对房地产投资力度更大。2004年8月18日的《经济日报》,刊载了题为《国际原油市场风高浪急》的文章,该文章写道:“投资者想从油价的涨跌中大赚一把的投机行为,也对油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几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游资严加防范和约束,相当多的对冲基金开始进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期货的倒买倒卖,谋取高额利润。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是现货交易量的好几倍。据估计,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到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的人。长期跟踪国际原油市场的亚太博宇公司研究员陈光远说:‘在几年前,美国基金在石油行业中所占比重大约在7%到8%,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据最新的数据,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在国际石油价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4。’”据该文可知,两年前,投机的“投资资金”已远超过因为“真正的需求”而购买石油的资金,两部分资金之和,造成在石油流通领域内资金大大多于购买这些石油所需的资金量,即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原油物价上升。如前所述,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

2005年世界石油平均日供销量为8000多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石油期货日交易量达2亿桶,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日交易量更接近4亿桶”。这意味着原油一天内要被投机商们倒手几次。价格上涨期间,房屋倒手每倒手一次,一般房价就上涨一次。同样,价格上涨期间,原油倒手一次,一般石油价格也就上涨一次;倒手几次石油价格就上涨几次(只有少数时侯的倒手是获利回吐,价格下跌)。“按金额计算,当油价为50美元/桶时,世界石油日消费金额约40多亿美元,而国际石油市场日交易金额则高达数百亿美元。”当一种产品的购买,每天只需40亿美元时,却涌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那么这种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成为常态。所以,石油价格是以炒家们投机炒作的“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皮肯斯之流石油炒家对油价的影响力超过了海湾国家的石油部长们。”(《中国没有定价权》)

另外,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物价一直在上涨,年平均有百分之几的物价上涨率,而石油价格则一直趋于下降。如2006年7月6日的《参考消息》转载的法新社资料看,纽约市场交易石油价格1990年10月为40.40美元,而1994年3月则为14.08美元,1998年12月更降为10.72美元。直至2003年3月,涨到37.78美元,仍未恢复到1990年10月价格水平。再考虑到90年代美国的物价上涨,国际石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它的实际价格下跌状况,比它在交易市场上交易价格下跌的状况更严重。所以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在较大程度上是油价下跌约10年后,大量炒家逢低纳入后的恢复性反弹。

还有,原油是以美元计价。而从汇率关系看,最近几年,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对日元也有约20%的贬值。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不变,实际意味着石油价格在欧洲、日本能用较以前更少货币来买油,例如,在欧洲,仅,美元对欧元贬值40%多就意味石油价在欧洲下降了许多。而在进出口关系上就意味着,石油输出口国要从欧洲进口同样多的某种商品,必须要用比几年前多得多的石油去换。因此,为弥补美元贬值带来的影响,石油价格肯定要上升来“纠偏”。所以,美元贬值也是石油涨价的重要原因。我们据美元对欧元、日元贬值(或者说欧元、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情况知道,对欧盟国家和日本来讲,因为他们的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这段时间的石油涨价,对于他们的影响要小于对美国的影响。或者说,欧盟用欧元折算的石油涨价倍数远小于用美元计算的石油涨价倍数。

欧日的情况也使我们想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使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具体说,如我国人民币也象欧日货币一样对美元升值,石油涨价对我国有何影响。

现时人民币基本是与美元挂钩(2006年对原来只有约3%的升值),所以石油涨价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用人民币计算的涨价倍数与美元计算的涨价倍数相同(我们以有最新年石油进口数量资料的2006年为例来讨论,而2006年时约3%的人民币升值忽略不计)。

如2006年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话,则相对2003年每桶涨了33美元,即涨了约1.2倍。2006年我国进口原油1.45亿吨,为计算方便,将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也定为1.45亿吨。每桶涨33美元,意味着每吨原油涨约247美元左右。这样,2006年进口原油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约合5330亿元人民币(还是按1美元兑换8.2元人民币计算)。相对2003年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人民币计算要多花费2800多亿元。

如果我国在2006年前将人民币相对原来升值一倍,1美元兑换4.1元人民币,则2006年进口原油仍要支付650多亿美元,相对2003年仍要多支付约358亿美元。但因为人民币比2003年升值一倍,则以人民币计算仅支付2665亿元,比2003年只多花费约100亿元,而不是现时汇率要多支付的2800亿元。因此,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倍,理论上,每升汽油、柴油价格将比现在降一半。当然,考虑到我国原油不是全进口,以及提炼原油为汽油或柴油等因素,可能降不到一半,但肯定会比现在便宜许多。因此,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也将影响在我国的石油产品销售价格。

我记得,20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4元人民币(有段时间甚至为1美元兑换1.9元多人民币),其后我国将人民币一路贬值到1美元兑换8.2元多。这使我国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大增。或者换句话说,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所支付的、用人民币计价的衣帽等出口货物就需大增。反之,如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只需出口较少货物,就会换回同样多石油、铁矿石等进口货物。

据许多国际机构估算,不按汇率计算,按购买力计算,现时的1美元也只值2元多人民币(这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确定的汇率大致相同)。而我国现时将其定为1美元值7.5元多人民币。当然,我国这样确定汇率是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以增大出口。但这样的结果也有许多弊端:使进口原料和其它产品按人民币计算很昂贵(因为我国企业和人民购买进口产品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或用人民币购买);并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价格太便宜,国际上频频对我实施反倾销,要我们交反倾销税,造成额外经济损失;我出口产品以美元、欧元等计价价格太便宜,客观上使许多国家的劳动密集性行业的工人就业困难(这也是我国设在西班牙的鞋子仓库和商店被袭击、烧毁的重要原因);我国对西方国家出口大增,对美欧是大顺差,造成我国对西方市场较大依赖,美欧(尤其是美国)也看到这点,它们就要求我国在外交上付出代价,在外交上配合它们(例如在朝核、朝鲜导弹、伊朗等问题上),而我们则经常只能配合他们。对此,我们常把这种被迫屈从称之为“韬光养晦”。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坏处。例如,人民币升值将使出口商品以美元计价变得昂贵,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将不那么大。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外汇储备贬值(用人民币计算)。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使我国的庞大美元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这是我国对人民币升值问题难以定夺的重要原因。而这就是我国以前将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错误政策,带来的难以解决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