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点评:指数振荡回升,短期有望延续涨势

2.在经济学中什么叫要素价格?

3.石化行业的血战正式开启!国企、民企、外企,谁也逃不掉

市场点评:指数振荡回升,短期有望延续涨势

成品油价格调价时间-成品油价格调整在即

一、财经新闻精选

三部委就人民币买卖及相关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央行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人民币买卖及相关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买卖范围;二是明确买卖的基本原则。明确买卖交易价格应遵循市场供求规律、诚实守信;要求不得炒作错版币等概念、不得操纵价格。三是规范宣传和广告行为。明确在买卖活动和发布宣传广告时,相关主体应守法合规。提出不得借国家重大活动名义,将买卖广告与重大活动不当勾连、谋取商业谋利。四是鼓励营造健康市场环境。鼓励相关市场主体深入挖掘人民币的文化内涵,加强培训宣传,建立标准,健全交易机制,促进钱币市场健康发展。五是明确了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处罚适用的法律法规。

来源:央行网站

能源新基建燃起来!多地集中开工一批新能源项目 总投资规模达1.57万亿

自7月下旬至今,短短一个月时间,山东、贵州、安徽、四川、河北、甘肃、浙江等地集中开工20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达1.57万亿元,项目涉及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

来源:上海证券报

商务部:推动汽车流通、石油成品油流通等方面标准化建设

商务部网站8月23日消息,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商务领域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汽车流通、石油成品油流通、茧丝绸、酒类流通、旧货流通、药品流通、国际货运代理、生产性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网络拍卖等方面标准化建设,着力改善消费环境,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构建适应新形势下流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流通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信用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信用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引导中华老字号企业标准化生产和企业内部标准化体系建设,助力规范化发展。

此外,指导意见要求,推进农产品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修订市场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升级改造,推进市场分级分类管理,推行拍卖、订单农业等现代交易方式。研究探索内外贸流通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标准,推广企业典型做法,加快相关技术指南向标准的转化,为农产品流通主体提升产品质量和打造品牌提供技术指导。

来源:中证网

人工关节高值耗材国家集采将于9月14日启动

8月23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官网发布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第2号公告以及配套文件,文件显示,人工关节产品将于9月14日在天津启动国家集中带量采购。

来源:证券时报网

北京获批!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名单发布在即

由北京市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近日被国家五部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在4年示范期间,五部委将对入围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氢燃料城市群示范作用对行业产业影响明显。除北京外,广东和上海大概率也在名单之内。”有业内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来源:上海证券报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指数振荡回升,短期有望延续涨势

周一两市大盘指数振荡反弹,市场总成交金额较前一交易日放大。具体来看,沪指收盘上涨1.45%,收报3477.13点;深成指上涨1.98%,收报14535.88点;创业板上涨3.16%,收报3293.77点。

盘面上看,工业母机概念股、HIT概念股和军工股表现活跃,涨幅居前,券商股则表现相对较弱。从走势上看,三大指数强势回升,短期而言有望延续涨势,但中线角度看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后期仍有回踩需求。

操作上,市场炒作热情偏暖,参与抱团赛道以及题材股均有不错的反馈。建议关注有业绩支撑、涨幅不大的资源类周期股、位置较低的军工股、储能概念股以及中报向好的个股。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宏观视点:央行: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 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决策部署,2021年8月23日,人民银行行长、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出席会议。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要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来源:央行网站

点评: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易纲行长的这个表态表明,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央行大概率不会收缩对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支持。这对实体经济利好,间接利好资本市场。中小市值的科技创新类股有望获得更多的机会。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国防军工行业:军工已披露中报高增长,重视下游业绩拐点

截止8月21日,军工板块中已有54家公司披露半年报,统计得出21H1收入同比增长3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0%,整体业绩表现十分亮眼。其中,上游材料、元器件等业绩增速突出。本周中游及下游主机厂等迎来中报披露高峰,值得重点关注。

来源:国信证券研报

点评:基本面角度看,行业增速首屈一指,成长性突出,未来五到十年装备建设提速,尤其21-23年将是行业提速的关键。估值角度看,中证军工指数目前估值处于过去五年历史56%分位,仍有空间,建议关注。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三、新股申购提示

张小泉申购代码301055,申购价格6.90元

?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在经济学中什么叫要素价格?

宏观调控将涉入深水区 要素价格调整启动在即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载文指出,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为2006年中国经济定下的基调依然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强调要“用好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文章认为,

眼下,中国内地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货紧缩问题、内需消费不足等问题再次成为财经界热议重点。然而,隐含并贯穿于这种种经济运行中所出现问题的,是更为基础性的要素市场机制改革问题。

钢铁业为何历经宏调仍难逃产能过剩宿命?

近日,来自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字表明,今年中国钢铁总产量已大幅超出总消费量,行业性产能过剩提前到来。钢协话音未落,在中国钢材市场上具有指标性地位的宝钢集团宣布旗下钢材价格大幅削价销售。

虽然早在2003年,中央经济管理高层就对钢铁行业进行了力度不小的宏观调控紧缩政策,然而两年之后,钢铁业依然难逃产能过剩的宿命。究其原因,固然有前两年钢铁价格居高不下致使钢铁业投资无序膨胀的因素,但也侧面反应出中国要素市场价格机制扭曲,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缺位的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的要素价格依然带有浓重的行政调控色彩,合理的要素市场机制尚未建立,造成中国经济管理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疲于在行业性产能严重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之间奔波救火,几年来电力行业产能从严重过剩到严重紧缺,再到现在市场人士预期2007年电力市场将严重过剩的戏剧性“钟摆式”行业发展怪圈告诉我们,现行要素价格体制下形成的要素价格刚性,直接导致了市场资源错配,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一大阻滞。

理顺要素价格助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在国民经济三驾马车—净出口、投资和消费中,一直存在消费比重偏低、投资比例过大的问题。今年以来,消费比重略有提升,但比例依然差强人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近日指出,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快速增长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生产力要素价格被低估,其中包括货币要素、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价格的低估。

范剑平认为,目前在三种要素价格中,除劳动力价格较低的部份原因是由于市场供应充分外,目前我国的土地、货币价格均非市场化机制下形成的价格。以土地为例,现在地价极低,并不是由于土地供应过剩造成土地便宜,而是政府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前提下的扩张性土地政策,把土地价格强制性压低,使原本宝贵的国家土地资源价格扭曲,也使本来许多无利可为的项目由于土地价格过于低廉而变得有利可图。

理顺土地、资本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打破上游工业品和资源品的垄断经营模式,尽快实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由价格制定者到市场环境建立维护者的角色转换,更多地利用市场无形之手调配资源,将有助于逐步提振消费内需比重,实现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构性调整。

提高资源品定价将令通货紧缩阴影消散

从钢铁业和电力行业即将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看来,建基于过多行政手段之上的宏观经济调控,虽能收到一时之效,但难发挥长期性的根本调整作用。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来自国际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来自国内的民生诉求,以及对于近年来几场关系国计民生重大改革的社会大反思,致使水、电、油、天然气及其它一些公用事业品价格调整迟迟未能推出。

眼下上至政府,下至民企,都在反思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事实上,真正推动中国经济低效率、高能耗增长的,不是低迷的资本市场和过高的储蓄率,而是过于低廉的资本要素:土地、水、电、成品油、天然气和公用事业品等等。

资源品定价偏低不仅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大为削弱,甚至令近期经济运行指标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苗头。然而,相信随着资源品定价机制的完善,通过合理价格调整来真实反映资源稀缺性,通货紧缩阴影将自行散去。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也为理顺要素定价机制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

要素价格调整启动在即

副总理近期在不同场合表示,当前要认真研究水价、电价、石油天然气、煤炭、土地价格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价格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完善对垄断性、公益性价格的管理,注重运用物资储备、价格调节基金等经济手段引导价格。同时,要正确处理价格改革与配套改革的关系。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资源市场体系,促进资源商品自由流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近期在谈到扩大内需的问题时,也罕有地将“理顺资源、劳动力、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把投资收益转化为消费收益”,作为下一阶段财政政策的首要重点提出。

从发改委主任马凯近期的表态看,发改委已经为土地、电价、水价等方面的要素市场改革准备好了配套改革方案。目下国民经济运行格局稳定,价格环境温和,相信正是推出要素市场改革的良机。然而,要素市场改革切忌将最终目的简单化为提高资源品价格,而应致力于建立市场化的可加可减良性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力保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石化行业的血战正式开启!国企、民企、外企,谁也逃不掉

石油化工行业即将迎来的竞争,不是激烈,而是残酷。

大炼化三足鼎立大清洗

共320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文 | 林天湖

◆◆◆

血战正式开启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筹备之后,2019年的5月,中国国内两个世界级的石化项目终于迎来投产, 搅动了整个石化行业的神经

5月17日,我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隆重举行了全面投产仪式,举国为之关注。

时隔三日之后,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荣盛石化”)发布公告,其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相关装置已具备投运条件。荣盛石化现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将第一批装置(常减压及相关公用工程装置等)投入运行。

这两大民营炼化项目颇具竞争力,在规模体量、技术标准方面,可和大型国企、国际公司所经营的炼化项目相比拟, 目前已明显撼动了石化行业市场的格局

率先感受到冲击的,便是对二甲苯(PX)市场。自今年5月又一条PX生产线投产后,恒力石化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PX生产企业,其PX总产能达到了450万吨/年,约占中国总产能的24.3%。

在此之前,恒力对PX的采购约有一半来自国产、一半来自进口。新项目的投产意味着,恒力未来可实现PX自给自足,无需再采购 。亚洲的PX将由此转向过剩,这一产业的高利润时代迎来终结。

实际上自2019年3月以来,受恒力石化项目投产在即的影响,亚洲PX的价格已开始持续下跌。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4月中旬到5月下旬,CFR台湾PX价格暴跌了近20%。

与此同时,成品油生产商们,也是压力陡增。 根据产能规划,恒力石化投产后,能生产461万吨/年国Ⅵ汽油、161万吨/年国Ⅵ柴油、371万吨/年航空煤油。

这将对东北、山东等地区的炼油企业带来冲击。有数据显示,2017年山东地炼输往东北的汽油量为300万吨左右,柴油量为600万吨左右。

此外,据路透社近日报道,恒力石化正在申请航空燃油出口。如果能够通过批准,恒力石化将 成为中国第一家私营航空燃油出口商 ,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在南边的浙江石化,其一期项目主要产品中,成品油836万吨(航煤284万吨,柴油172万吨,汽油379万吨),芳烃450万吨,烯烃约320万吨。在2019年年初还有消息称,浙江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规模可能增至6000万吨。

在国内炼油产能严重过剩的年代,新一代石化巨头崛起,恐怕难免一场行业厮杀。

◆◆◆

石化行业三足鼎立已成型

几乎已可以确定,未来石化行业的华山论剑,将以大炼化项目之间的博弈为主导。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在紧锣密鼓、集中力量打造超大型项目。

国企队伍的大炼化项目:

中国石化 方面,其正在广东省湛江市打造中科炼化项目。该项目为中国石化目前在建最大炼化项目,一期设计为10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项目计划2019年底全面建成,公用工程2019年下半年陆续投产,炼化装置2020年一季度投产。

在福建漳州,中国石化参与的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的二期项目于今年5月进行了第二次环评公示。二期项目包括16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32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60万吨/年己内酰胺及配套炼化一体化下游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系统及辅助设施、配套码头及码头库区等。

中国石油 方面,在2019年12月,中委广东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已开始启动。该项目主要产品包括汽油421万吨/年、航煤261万吨/年、柴油281万吨/年、对二甲苯262万吨/年、苯乙烯80万吨/年等,预计于2021年建成。

民企队伍的大炼化项目:

在2018年12月, 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建设投资714亿元,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

在河北唐山, 旭阳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也在谋划中,并于今年3月进行了二次环评公示。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对二甲苯、120万吨/年乙烯及相关配套设施。

此外,备受关注的 山东地炼 ,2019年在组建炼化一体化大型项目方面也有新消息。在今年2月14日开幕的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动炼化一体化,全力推进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

据悉,裕龙岛炼化项目总规划产能4000万吨,一期设计产能2000万吨,地点位于烟台市,建成后将是山东最大的炼化项目。

外企队伍的大炼化项目:

埃克森美孚 在广东惠州100亿美元的化工综合体项目在2019年也有推进。今年1月,广东省发改委曾表示争取2020年上半年一期项目动工。该项目一期拟建一套120 万吨/年乙烯装置及其下游产品生产装置,二期建设第二套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下游产品生产装置。

巴斯夫 在湛江的100亿美元项目,也已在2019年1月同广东省政府签署了框架协议。该项目预计2030年左右全部完工,第一批装置最晚将于2026年竣工。今年5月,巴斯夫宣布,计划在该基地新建一个工程塑料改性装置和一个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装置,这将成为该一体化基地首批投产的装置。

壳牌石油 同中国海油合作的惠州石化三期项目正在筹建中,壳牌石油曾表示对该项目的首期投资约70亿美元。

在北方, 沙特阿美 于今年2月同中国北方工业集团、辽宁盘锦鑫诚集团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合资成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运营投资100亿美元辽宁省盘锦市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13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该项目将于2023年下半年试运行。

整体来看,民企、外企在中国的大型炼化项目上扩张迅猛,国企也在加紧步伐升级自身。国内石油石化行业三足鼎立的状态逐步成型,更均衡的竞争将在三巨头之间展开。

◆◆◆

残酷竞争已显现

尽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型炼化项目还未完全建成,但残酷的竞争却已经显现。

过去一年炼油产能的增加加之原油价格上涨, 即便是全球最一流的石化企业,也感觉到了丝丝寒意

在今年第一季度,埃克森美孚的炼油业务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达到2.56亿美元;雪佛龙下游业务也出现大幅下滑,利润相比2018年同期大降了65%。

在国内,中国石化第一季度炼油板块实现经营收益119.63 亿元,同比2018年一季度减少70亿元。中国石油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0.4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9.06亿元减少38.60亿元。

近日,路透社引用相关研究数据称,新加坡地区的炼油利润 创了16年以来的最低 ,甚至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利润还低。

这导致一些亚洲炼油商已在考虑削减产量。这些炼油商包括韩国的SK能源、中国石油和雪佛龙旗下的新加坡炼油公司等。

不难推测,全球其他地区的炼油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有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中国地炼的平均开工率已低于50%,而在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为64%。有知情人士称,原油购买成本的增加, 已经触碰到了炼油商的底线

而这种困境,必将进一步加速石油石化行业的格局调整。

◆◆◆

不可避免的行业大清洗

在全球炼化项目大型一体化浪潮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能源行业更深层的产业变革。这种深层变革决定了, 石油石化行业将发生不可避免的大清洗

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中,石油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主要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拉动,欧洲和北美两大传统主力石化品消费区早已迎来消费峰值触顶。

美国和欧洲的石油消费量在2005年左右就已触顶,中国在过去20年是拉动石油石化产品需求增长的主力

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逐步转型,经济体对能源效率、环境保护的要求增高, 未来很难再出现对石油石化品需求快速增长的势头

并且近年来电动车的加速发展,全球碳减排压力的不断提升,都进一步增添了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压力。

中石油旗下的研究部门在2018年还曾预计,最早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触顶,达到约1380万桶/日。

尽管消费峰值触顶还未到来, 但石油石化企业仍不得不警惕行业的天花板 。消费触顶将意味着,石油石化产业的竞争重心将从对规模的追逐,转向价格优势、产品优势的追逐。

所以尽管中国目前国内炼油产能过剩严重,一体化、大型化炼化项目仍在猛烈增加中, 其目的就在于铺垫未来,建立起更强大的竞争壁垒,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

大炼化浪潮对石油石化行业而言无疑将是一次大清洗,低端玩家遭淘汰恐怕已无法避免。不过对强者而言,残酷的竞争中,依旧有通往未来的路。

文 | 石油Link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石油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