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油价调整消息-云南丽江今日油价
1.准备自驾奔奔mini从资阳到丽江,这一路上过路费、油费什么的得花多少钱?
2.在丽江做个手艺人
3.丽江的景色散文随笔
准备自驾奔奔mini从资阳到丽江,这一路上过路费、油费什么的得花多少钱?
资阳到丽江,单边过路费320元,995公里,油耗按百公里7L预,约需9..95*7*7.3(油价)=508元
来回你的费用预计1650元左右。
在丽江做个手艺人
说起来,我在丽江的日子里也应该称得上是个手艺人了,毕竟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是靠着自己微末的木作手艺吃饭的。现在想起来,特别感谢各位认可我的朋友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动力。
? 我去丽江做手工木作并非是祖传手艺,也没有世外高人传授绝学,完全是靠着兴趣和耐心一步步摸索过来的,只是单纯的喜欢这种材料,或者是整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木头区别于其他材料,完全是自然又温和的,无论寒暑都能感觉到质朴的温暖。
? 第一次做手工是在吉林的家里,外面大雪纷飞,我在自己房间里准备了一块绿檀木料,一根钢锯条,一沓砂纸。那天早上我就开始做一块无事牌,划线切料打磨,原以为三两下就搞定,结果发现根本做不出厚薄均匀的样子。于是一边拿着手机百度一边操作,越做越薄,一直到下午才做的差不多。
? 等我蹲在桌子边上打磨到比较细致的时候,木料的纹理一下子呈现出来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巨大的震撼与成就,木纹的那种无规则的天然美让我决定在这条路上走一走。
? 那个冬天在家里做了些简单的东西,包括一堆书签,几块牌子,还有两个手镯跟一个发簪,除了手镯留给我妈一个以外都送了人。那时候没有什么趁手的工具,都是木锉和砂纸一点点磨出来的,有时候想想,虽然条件不行,但是真的很快乐。
? 去了丽江以后开始买了很多工具,开始做勺子之类的小东西,从开始到最后我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开始的时候喜欢做很复杂的东西,样子奇怪繁复,觉得这样才能把我自己一点点苦练的技术展示出来,渐渐做下去发现喜欢的样子越来越简单,再没追求什么特别或者吸引眼球,只希望自己的东西能拿起来舒服,用起来顺手。
? 几年时间里我大概做了六百多把勺子,几乎没有重复的样子。除了自己特别喜欢的几个款式之外,重复的东西让我感觉好像在完成作业,乐趣几乎没有。但是料子基本都是北美红樱桃一种,不仅是因为我喜欢,而且也是我筛选了几十种之后的结果。所以大多数时候我都不接受定制,完全随我自己想法做出来一把又一把。
? 开始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木材适合做餐具,我也不懂区别在哪,后来一个朋友买回去一把黑胡桃的勺子泡了咖啡,发现跟刺猬一样炸了毛。我才明白原来木头跟人一样也是各种不同的性格,然后我把云南常见的木材和其他一些都拿过来做成勺子,用热水反复试,大概几十种吧,试了十来天,最后才选了红樱桃木。
? 木头都是有脾气的,湿的做完几天一准儿变形让你认不出,非得晒干烘干水分的才能用;有的料子纹理斜着,你冲上面下刀就劈,反过来下刀就柔顺的很;有的很硬,但是做细了一掰就断,有的太软,指甲一碰就一个坑。那时候我每天就拿各种木头来用刀削一削,用指甲抠一抠,或者用鼻子闻一闻,乐此不疲。
? 手艺人大多都有一双饱经沧桑的手,伤疤也好,老茧也好,反正不会是白白嫩嫩的样子。我在开始用刀的时候都是蹲在木工厂的雕刻师傅边上看,看他什么地方用什么刀,下刀什么角度,怎么用劲儿,看不出来的基本都是用血试出来的。
有一次木旋做一个小碗,碗底要用刀修一下,结果一刀扎到左手食指里面有将近一公分,血流不止。然后我拿创口贴缠上,血直接渗出来流的满地都是。我急冲冲去买了云南白药,用了一瓶药粉十五分钟才止住血,流血太多了浑身发冷。那以后我每次都会告诉来我这玩木头的朋友,左手千万要放刀后头啊,这真的是我用血换来的教训。
时常也会有各种朋友来工作室自己做做东西,我教了很多人。在我这从没有什么不能外传的手艺,有人爱学我就教,东西好才有人学不是么,我也乐在其中。有过两三个徒弟,有一个小丫头做的很好,看着傻傻的可爱,但是手很巧很有天赋,可惜几个月就离开丽江了。
其实手作的魅力就在于手作人在整个过程中的投入,那种眼里只有手上的东西,好像全世界都消失了的感觉是一种绝对的专注,也是一种技术上的绝对掌控。都说机器的东西没有灵性,其实我觉得灵性就是手艺人投入的情感和一瞬间的福至心灵。手作是自由的一种状态,完全是手作人个性和思想的发挥,我很享受绝对的专注和掌控,也很享受一瞬间的灵感出现,通过无数次积累的手法变成点睛之笔。
我很喜欢看以前的老物件,尤其是不那么精致的东西。越是粗糙的东西你越能看清楚当时的工匠是怎样去把它做出来的,通过下刀的角度、力道、整体的造型,甚至能判断当时他是怎样的心情和思路,很有意思。但是不管粗糙与否,常用的东西都会有一层厚厚的包浆,这是这件东西被认可的最好的证明。
相信每一个手艺人都会和我一样,对自己作品最大的期望往往不是它能卖多少钱,而是希望每一个主人都会认可并且好好对它。其实好好对它并不是把它摆起来供着,反而最好的对待是每天都去使用。我特别希望过些年有个朋友跟我说他一直用着我的东西,再给我看看那件东西已经有了温润的包浆,这真的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了。
如果我能每天只想着要做的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去考虑它有没有市场,或者我有没有收入,真的是绝好的状态,但是现实总是不如意的。现在不做这些东西了,心里就冒出来另一个想法,我想着以后自己的房子里,摆的都是我自己亲手做的家具。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不可遏制,但愿我会如愿吧。
或许有一天我老了,闲着没事儿每天养花养鸟的时候,我还会拾起这门手艺。那时候老了啊,做不动大东西了,我就做个小木马,或者做个小木枪给我孙子,然后一边儿晒着太阳,一边儿给他讲讲,当年爷爷也是个手艺人呐。
丽江的景色散文随笔
篇一:古韵丽江
山的魂,水的情,从小就是我的牵盼,在一路成长的岁月中,山的伟岸让我坚强,水的柔情让我浪漫,于是,在梦中就总是不断的有一种召唤,唤我去看山看水看风光,终于,有一天,我知道了一个叫丽江的地方,在那里有一座耸立了万年的雪山,有几条流淌了千年的小河,山像一位智者,站在古城,写一部古城的传奇,水像一位读者,淌在古城,读一段古城的故事,传奇和故事都在叙写一个不老的传说,而传说又让丽江变得鲜活,于是,山水交融,就把丽江造就的山灵水秀,地杰人灵,成为梦中天堂。
六年前,我们一家人在游览了大理古城后就在傍晚坐上开往丽江的汽车,到达丽江时,已是晚上,星光照耀下的丽江显得有些神秘,导游将我们领到四方街,远远的还未到,四方街上曼妙的轻歌已传入我的耳膜,酥酥的音调让人听了心里痒痒的,只见不远处的四方街沉醉在一片红红的光线中,温柔而浪漫,穿梭其间的人影在这朦朦的气氛中就像在上演着一出皮影戏,随着期待的心情,我也信步来到了这夜色正酣的四方街上,此时的四方街,像极了旧上海滩上的舞娘,妖娆、妩媚而风韵,夜色中的房子本是安静的,但闪烁其上的霓红灯让它燥动起来,一家家酒肆茶楼这时也像酣睡醒了的醉汉一样又开始借酒烧情了,河道两岸的一盏盏红红的灯笼将夜色点亮,映照得四方街温清而放荡。在河道两岸,一干红男绿女或饮酒,或品茶,或听曲,怡然之情写在脸上,想那灯光浆影里的秦淮河也不过如此吧?只可惜,四方街上的小河只能赏不能游,否则岂不是也要泛一叶小舟,拉上一曲抒情的乐章去媲美那醉人的威尼斯呢?
睡了一夜,几声鸡鸣声将我们唤醒,洗漱后我们步行到了四方街,此时的四方街安静的像个熟睡的婴儿,穿梭于房屋河道间的空气此时也是清冽冽的,睡了一夜的石头房子这时也醒了,屋顶上冒出袅袅炊烟,紧挨紧的石房子这时才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这些房子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在历史的烟雨之河中洗涤后,她们越发的显得年轻,年轻的让人嫉妒,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倦怠的味道,四方街上欢唱不息的河水此时笼罩在一层薄纱似的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位含羞的少女,恍忽间我好象看到吴国的西施正在河边烷纱呢。流淌了千年的河水,似一条温柔的长臂,将历史揽到未来,捋一把相思仍进河里,河便变成了一盏酽酽的相思酒,喝了她,人便得了相思病。把河水赋予生命,河水便有了灵魂,把河水唱着一首歌,河水便有了歌的旋律,把河水写成一首诗,河水便有了诗的韵味,把河水画成一幅画,河水便有了画的精髓
吃了一个酣酣的丽江粑粑后,我们打车来到玉龙雪山脚下,只见蓝天白云下的山顶白雪皑皑,云耀出雪的白,雪照出云的亮,相互辉映出一派银妆素裹的景象。本想乘缆车去山顶,可一打听,才知道缆车当天在检修,无法乘坐,正在遗憾时走过来一位乡民,手上牵着一匹健硕的马,问到我们是否愿意乘他们的马上玉龙雪山?一听还有这法上山,我可偷偷的乐坏了,于是租了两匹马,我骑一匹,女儿和爸爸骑一匹,整装待发,一开始山还不陡,看着一路的闲花野草,倒也悠然,但爬到半山腰上,山势越来越陡,再加上一路的颠簸,我渐渐的不胜劳顿,途中一只野兔窜出,马一惊失前蹄,我也被马摔下,惊魂未定中终于爬到山顶,一到山顶,只见游人如织,有的在尽情的拍照,有的在高兴的滑雪,这喧闹的场面也吸引得我们加入他们的行列,好好的体会了一把高山赏雪的乐趣。
下了雪山,我们回到四方街上,午后的四方街喧闹而繁华,街上的房子这时都成为了一个个购物的天堂,刚走出一家摆满体现着东巴文化的各色饰品的小店,不经意间又让一家经营纳西民族服饰的商家吸引,女儿此时更像一只欢腾的小马驹,馋馋的看着一套漂亮的纳西民族衣服就不松手了,看到孩子这痴痴的模样,我们欣然给她买下这衣服,孩子穿上去活脱脱的成了一个纳西小女孩,满目的笑意写在脸上,一路的欢声笑语砸在地上,砸出一串火花。
第三天,本来还想到那摩梭儿女的家乡去看那高原明珠——泸咕湖,想去看看现在仅存的母系社会,去体会独特的摩梭人的走婚,想去看看那水天一色的泸咕湖上漂泊着的猪槽船,无奈,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能成行,最后怀着对丽江梦幻般的思念踏上了返程的路,一路上丽江的山魂水情伴我入梦、伴我到天明。
篇二:丽江古城
春节的时候,我在游览了昆明、大理之后,又去了丽江古城,这古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了汽车,沿着一条小溪步行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架缓缓转动的水车。我在水车的潺潺水声中,走进了丽江古城。
小溪把古城分成了好几份,几座石桥又把它们连成了一个整体。街上的房子,最高不过两层。古城的布局像一只棋盘,街道纵横交错,一不留神,就转到了幽幽的小巷深处,忘了出去的路。我踩着凹凸不平的、由藏青色石块铺成的街道,穿行于方圆一二里的古街,似乎走过了几个世纪。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沐浴了百年的风雨,但它丝毫也没给你陈旧的感觉。很早以前,这里就是商人的云集的地方。临街的`房子都做了店铺,店堂的货架上摆着许多陶瓷,这些都是当地纳西民族人的手工艺品。
在古城里的四方街,热闹程度不亚于都市,只是在热闹中又融入了乡村古朴的生活气息。我看到穿得花花绿绿的妇女,手持搓板,在溪边洗衣服,还看到一些老人坐在街上,演奏着快失传的纳西古乐,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小巷深处,升起缕缕炊烟,袅袅消失在被夕阳映红的天空。如今,那些古老的民族建筑已经渐渐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古城的房屋建筑却传了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地为当地居民提供栖身之所、营生之处,造福于一方儿女。
我生活在北京,看够了繁华都市、风景名胜,却看不够这富有生命力的古城。因为在这里,你能看到传统的生活方式与现代商业文明的融合,更能感受到一种平凡的魅力。喜欢古城里的每一样东西,它们能使我想起纳西民族那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纳西民族人那纯朴善良的面孔!我永远忘不了丽江古城!
篇三:今年某日,一个人的丽江
丽江,梦一般的地方,西南孕育出的“青石古巷,高门碧瓦”江南梦。
4月3日,只一个人,只一个包,踏上一列开往丽江的火车。
第一次乘火车,第一次一个人走这么远,没有想象的夜景,没有想象的吵闹,纸笔间满是压抑。没有约好的沉寂,静的可怕,少有谈笑,只剩风声,铁与轨的擦肩,呼吸起伏,窗外只有黑。
迷糊睡去,期待醒来,旅途依旧。
初到丽江,微微的薄雾,一阵寒风,些许凉意,睡意退去。
从拥挤的公交走下,穿过一片杂乱、吵闹、污浊的闹市,循着一条小巷,古城就那么出现在我的眼前。只是那么一抬头,仿佛时空转换,青砖碧瓦,瓦上还有瓦花。恰好那么一抹晨光透过光滑的青石街道刺进我的双眼,迷离间靠在一家不知名的小店门柱,看见街边柳絮飘飞,枝叶间夹杂蔷薇……
走在梦中,少有行人,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还未苏醒的古城,心情宁静,潺潺的流水,可是你的心声。
黑龙潭,已经没有水,嶙峋龟裂着。周围的杨柳依旧飘飞,苍白石桥裸露,有些失望。
林荫间的小道,晨光散落,几片飞花飘过,斜靠在一边的石椅上,一个人,有些淡淡寂寞。简单登记,登上后山小径,狭窄险陡,听说高处能够看见很美的风景。用尽力气,攀到高处,有那么一座小亭,几个老人闲坐谈心。从小亭下看,一片钢筋水泥,柏油车鸣,有那么一处净土,宁和平稳。
立着,看着,风吹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我住的青旅有这么一个诗意的名字,滑动房门有清脆的风铃响起,几个旅人在大厅喝茶、上网,很静,左右墙上贴满明信片,有趣的打量着他们的记忆。
不远便是中学,校门被铁和月季包围,散落的花瓣落到附近的小河中,浪漫了水声。
中午,那么多的人,那么吵的声,我走在大街上,只记得“一瞬间”的旋律环绕。街边边有许多白天就开的酒吧,常有歌手弹着吉他,只要了一杯最便宜的红茶,坐在一边的角落,静静听着驻唱的歌手沙哑的声音,这,白天却也这样慵懒。
刚入夜,灯红酒绿下的古城,迷离涣散,我看见几个醉倒的旅人,胡乱的说着莫名的话,华丽的夜景少了清晨的淡雅,我有些不知所措。
认识几个同住青旅的旅人,一个背着他的包,一路行走,路过丽江,要去西藏;一个抛开工作,从西藏归来,要去版纳;听着他们讲着他们平凡的传奇,如果是我?我的终点会是何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