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套利模式-油价的调整
1.原油,美债和美元是什么关系
2.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3.第四次石油危机会爆发吗?
4.原油价格涨幅与什么有关
5.说明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转会带来哪些影响
6.原油期货推出对中石化有什么好处
原油,美债和美元是什么关系
1、近期油价上行不断与大国博弈呈现交汇点。高油价很可能是美国用以限制中国的“手段”,但也将助推俄罗斯在大国博弈中“崛起”,因此中俄油价具有跷跷板效应,美国目前较为犹豫。
2、美国薪资增速上行,叠加油价超预期上涨,抬升通胀预期,进而推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带动美元指数进一步走高。油价、美债利率、美元三者同步上涨将会在短期延续。
3、原油和美元的负相关性未明显体现,短期或将延续同步走强。
4、WTO诉讼,投资限制是美国下一步制衡的手段,以达到美国认为合适的程度。
预计油价上涨,美债收益率上行,美元走高的趋势短期将会延续
我们认为地缘政治将成为影响油价短期波动的最重要因素。近期油价上行不断与大国博弈呈现交汇点。高油价很可能是美国用以限制中国的“手段”,但也将助推俄罗斯在大国博弈中“崛起”,因此中俄油价具有跷跷板效应,美国目前较为犹豫。油价上涨,推升通胀预期,助推美债长端利率上行,进而带动美元指数进一步上涨。我们认为,油价、美债利率、美元三者同步上涨将会在短期延续。5月19日公布中美联合声明,这标志着中美贸易冲突进入雨点小的阶段,市场风险偏好将得到修复,而WTO诉讼、投资限制将是美国下一步制衡的手段,以达到美国认为合适的贸易条件。
油价超预期上行,点燃通胀预期,助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
美国薪资增速上行,叠加油价超预期上涨,抬升通胀预期,进而推升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 5月15日十年期TIPS隐含的通胀预期升至2.18%,创4年以来的新高。我们认为今年油价上行的风险点在于美国政治军事力量参与中东地缘政治、激化区域局势,目前这一判断在逐步验证。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5月10日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朗目标。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中东地缘局势紧张推升油价走高,本周盘中布伦特原油曾破80美元/桶关口。我们认为,油价上行推动长端美债利率上行的趋势短期将会延续。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带动美元指数进一步走高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通胀预期的推升下持续上行,本周盘中最高触及3.126%。较高的美债收益率吸引资金回流美债资产,从而推动美元指数走强。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差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汇率的走势。5月18日10年期美债与德债利差扩大到249bp, 10年期美债与日债利差扩大至299bp, 创阶段性新高,这将短期支撑美元反弹。我们认为,当前美元指数是处于长周期趋弱的一波反弹升浪当中。从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的维度,“美强欧弱”的局面在短期将会延续,美元指数或将阶段性反弹至三季度,高点可能在94至97之间,但是中长期已接近大周期向下拐点。
原油和美元的负相关性未明显体现,短期或将延续同步走强
原油和美元的同步上涨并不多见,由于原油是以美元计价,所以原油和美元通常是呈现负相关,美元走强将会使原油价格承压。但由于此轮油价上涨的态势较为强劲,因此美元和原油的负相关性体现得并不明显。首先,通胀套利交易导致当前原油和美元同步上涨。这一套利行为先推高油价,使通胀预期升温,再押注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看多美元。其次,中东地缘事件频发,区域局势不稳定,不断助推油价上涨,这背后均有美国政治力量参与。我们认为中东局势高度复杂,沙特和伊朗矛盾、以色列和沙特矛盾均有可能造成地缘政治紧张,推升油价上行风险。
WTO诉讼,投资限制是美国下一步制衡的手段,以达到美国认为合适的程度
3月22日总统备忘录,美国曾提出三步走:第一,对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当前中美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第二,WTO诉讼:3月23日美国向WTO起诉中国技术许可做法。第三,投资限制:美国将采取措施以应对中国收购敏感技术的投资行为。这其中共出现两次60天的关键时点,即5月22日之前贸易代表向总统汇报WTO诉讼的进展以及财政部长汇报关于投资限制的进程。我们认为,尽管中美尚未最终达成缩减贸易逆差的额度,农产品、石油交易细节以及制造业、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但WTO诉讼、投资限制是美国下一步制衡的手段,以达到其认为适合的程度。
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油价呈现复杂性运动,同时这些因素也是石油市场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我们将从影响油价波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它们对油价的风险作用。
4.2.1.1 市场需求
近些年来由于国际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导致国际石油市场需求总体上持续上升,这给油价迅猛上扬产生了长期的巨大的支撑。从2003年的30美元/桶左右震荡上涨,2008年初突破100美元/桶,并一路保持,到2008年7月中旬冲高至147美元/桶的历史纪录。2008年7月中旬开始,持续整个下半年,有关国际经济发展放缓、石油需求增速降低,甚至绝对下挫的预期屡屡出现,导致国际油价震荡下滑,从历史最高点跌破2008年底的30美元/桶。
展望未来,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仍然强劲,石油需求增长仍存在动力(图4.1),而石油替代能源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阴影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石油需求风险将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压力。
图4.1 国际石油消费量增长态势
(据EIA)
4.2.1.2 市场供应
国际经济发展带动石油需求不断走高,而石油市场供应能力增长缓慢,调整空间有限。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作为国际石油供应市场主力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剩余产能由维持在200万桶/天左右跃升至2009年的433万桶/天,并预计在2010年和2011年超过500万桶/天。给石油市场交易者尤其是对冲基金提供了很多炒作的题材,如地缘政治、飓风影响、军事冲突等,都通过石油供应情况影响油价的波动,给保证石油投资者的收益带来了明显的不确定性。
2007年,OPEC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3%,非OPEC国家占57%。由近几年的世界石油产量增速发现,OPEC国家最近几年的产量增长缓慢,增速不断下挫,2007年甚至出现同比减产1.2%的迹象(图4.2)。
图4.2 世界石油产量增速比较
(据BP统计报告,2008)
如图4.3所示,到2009年,根据美国EIA在2008年8月公布的SEO预测报告,OPEC的石油产量将降至3160万桶/天;而OPEC的整体生产能力会呈现上升势头,结果导致O PEC剩余产能在2009年将有所上扬,达到433万桶/天。但是,相对高位平稳增长的石油需求,剩余产能的力量显得很薄弱,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维持脆弱的平衡态势(图4.4)。
图4.3 0PEC剩余产能
(据EIA)
图4.4 世界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据BP统计报告,2009)
此外,未来石油资源地质条件越来越严峻,而石油开发的技术创新进展缓慢、开采成本提高明显,造成显著提高石油供应能力的愿望短期内难以达成,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承受供应方面的风险。
4.2.1.3 投机冲击
回顾上一轮油价上涨,最突出的特点是投机资金大肆炒作。2007年,美国股市和楼市受次贷危机影响陷入持续低迷,作为国际原油期货交易货币的美元不断贬值,大量投机资金转入商品期货市场,导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全面大幅上涨,其中以原油价格首当其冲。
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剩余产能的不足是投机资金炒作油价的主要理由。当人们预期剩余产能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增长时,大家都会做多油价,用套期保值回避油价高涨的风险,这样油价自然就上涨了。2008年6月份,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报告显示,当时囤积在期货市场中的资金高达2600亿美元,而2003年这个数字仅是它的1/20。这其中,纯投机的资金比例占71%。
如图4.5所示,从石油期货持仓量角度看,在美国NYMEX交易所,2003年,石油期货总持仓量为54.2万手/天;此后,持仓量持续上扬,到2007年,总持仓量达138.1万手/天,增长1.5倍,年均增长率为23.1%。在此期间,NY M EX 原油期货价格震荡上扬,连创历史新高,由2003年的31.0美元/桶上升至2007年的88.9美元/桶,增长1.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0.2%。2008年,更是出现了140.97美元/桶的历史高价。
图4.5 NYMEX油价与未平仓合约数
(据EIA和CFTC)
根据CFTC提供的历史数据,NYMEX交易所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如图4.6所示。我们发现,一方面,在NYMEX石油期货市场上,尽管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仍然高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但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正在不断收缩,而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持续上扬,使得它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可见,近些年来,投机力量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迹象明显;另一方面,油价与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负向相关,而与非商业交易商的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正向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2003年以来的油价上扬中,投机交易活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
图4.6 NYMEX交易所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
(据EIA和CFTC)
在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商的交易分为头寸投机和套利投机(指跨期套利)。从头寸投机交易情况看,近几年来,一般而言,多头与油价呈现正相关,而空头往往与油价呈现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多头和空头都在震荡上行,与油价保持一致态势(图4.7)。
图4.7 国际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头寸
(据EIA和CFTC)
从油价与套利投机交易的关系发现,套利持仓量与油价咬合紧密,步调相当一致。近几年,两者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图4.8)。
图4.8 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套利持仓情况
(据EIA和CFTC)
4.2.1.4 汇率影响
国际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因此美元汇率波动对油价起伏存在显著的影响。为考察国际石油市场与美元汇率市场交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采用名义价格,即市场交易价格。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市场方面,WTI油价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最主要代表之一。我们采用WTI原油现货日价格数据,单位是美元/桶,来源于EIA。美元汇率市场方面,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交易是美元汇率交易乃至整个国际汇率交易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取欧元对美元名义即期汇率作为研究对象,该汇率也是日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
考虑到2005年夏天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受地缘政治和游资投机炒作等非市场性因素影响巨大,因此为了尽量避开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从市场角度定量分析油价波动和美元汇率起伏的互动关系,我们选择区间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5月31日共1342个样本,价格走势如图4.9所示。
图4.9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走势
(据EIA和美联储)
总体而言,2000年至2002年,油价整体下挫,美元持续升值;而2002年以来,情况出现转变,油价持续攀升,美元一路贬值,可见,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基本上具有一致的走势,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8。
为了进一步计算欧元对美元汇率对油价的冲击,分别以美元和欧元计价,计算了2000年初至2008年6月底的WTI国际油价(图4.10)。结果显示,如果油价以欧元计价,自2003年以来,整体应该下挫。可见,这些年美元持续贬值对油价高升具有明显的助推力。
图4.10 油价与美元汇率的关系
(据EIA和美联储)
4.2.1.5 石油市场重大突发事件
国际石油市场上重大事件往往会影响石油供需,进而引起油价波动,因此分析国际油价的波动规律及市场风险时,重大事件的考虑不容忽视。自197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大事件如图4.11所示,图中油价为名义价格,具体事件情况请见附录。
图4.11 国际石油市场自1970年以来的重大事件
(据EIA)
第四次石油危机会爆发吗?
一段时间以来,油价一路“高歌猛进”,世界一片惊恐,似乎第四次石油危机即将来临,中国也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我认为,当前油价高企,有一定供求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世界性投机家们的炒作引起的。没有直接有关大产油国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第四次石油危机可能不会到来。只要把油价机制理顺,中国就能平稳地渡过这一困难时刻。当然,从长远来说,我们是应该迅速制定一个长期的能源战略,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危机了。
供求因素并非油价高企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此次油价高企的主要原因包括:中东地区不稳定的局势、美元贬值、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加速、全球原油新增探明储量增长不明显以及全球原油库存水平偏低等。其中除原油储量问题以外,其他更多的是短期因素。
与去年比较,地缘政治的影响并不是更为严重。伊拉克局势比去年要明朗很多;巴以和平进程有了实质性进展,中东局势将得到进一步缓解;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因罢工导致的石油停产已经结束,委内瑞拉总统还呼吁启动OPEC价格调控机制稳定原油价格;沙特国王逝世也是一个短期事件,随着王储登基也将趋于平息。
供求关系与去年比较也并无重大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5年全球原油需求比2004年有所减少,国际能源组织估计全球日均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中国在去年成为原油第二大进口国,但今年前半年整体进口增长大幅下降,同比从34%下降到14%,7月份更是下降至12%,联系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原油进口增长放缓导致整体进口增长下降的可能性很大,而国内成品油价倒挂导致加工炼油环节利润可能呈现负增长也可能导致原油需求增长下降。统计显示,仅俄罗斯新增原油产量就超过中国和印度的需求。今年印度的需求与去年相比也没有迹象表明有巨大的增长,欧洲因为经济增长放缓原油需求还有所减少。综上所述,供求不存在巨大的缺口,中国和印度因素的影响应该已经逐步吸收,需求拉动价格增长的因素并非此次原油价格上涨的主导原因。
另一方面,全球原油储备水平近期有所上升。国际能源组织统计,OECD组织国家原油和汽油商业库存绝对水平虽然低于5年同期平均数,但是比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有所上升,特别是美国原油库存近期有明显上升。在美联储10次升息的强烈信号支持下,加上欧洲经济复苏程度与预期存在距离,今年以来美元一直保持对欧元和日元的升值态势,所以美元贬值显然也不能成为近期油价冲高的解释。
炒作影响石油定价日益严重
事实上,这一轮石油涨价与世界性的炒作不无重大关系。
当前石油定价机制主要由原油期货价格决定。在一定条件下,如果原油期货多头炒作者与石油交易商因为利益一致形成某种默契,原油期货价格一定会上涨,这会使多头投机和交易商双双获利。近期许多国际市场分析人士过度发挥一些概念,混淆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影响,推动油价急涨。
一些分析师也过度渲染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引起的石油需求增长变化,夸大石油供求的“缺口”,使价格剧烈波动。另外台风、英国伦敦爆炸案和一些非经常性事件也成为炒作的概念,不断制造石油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吸引大量“热钱”流入石油市场。现在高企的石油价格泡沫成分很大,与热钱在石油市场上兴风作浪有密切的关系。
近几年来国外对冲基金的发展非常迅速,管理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其对市场推波助澜的能量不容忽视。对冲基金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波动套利赚取绝对利润。套利机会需要市场的波动,有波动才有价差,有价差才有套利的机会,所以“热钱”的模式就是:寻找概念-制造波动-快进快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热钱”是通过“概念”、“题材”和“基本面分析”来炒作和影响价格预期走势的。当对冲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时,这种炒作不但制造了波动,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的价格。在现有的石油定价机制中,石油价格不是完全按照通常的市场供求来决定均衡价格。除供求关系,“炒作”成为第三个不得不考虑的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参数,对冲基金以及与之配合的专业“炒作”队伍已经成为左右石油期货价格的一方主导力量。
中国如何面对可能的石油危机
石油价格的高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中国现在还不能影响原油全球定价体系,因此必须尽快制定重大的长期能源战略,同时还要立足近期国内的各项相关改革和措施。
当前国内一些地区发生供油短缺,并不完全是国际油价高企造成的,而是与国际油价和国内成品油倒挂以及定价体制不合理有很大关系。国内石油价格一直低于国际油价,从根本上说应该采取更市场化的手段,利用价格机制来调整需求和供给。近期很有必要适当调整国内油价。宏观指标显示,目前是高增长低通胀,适度调整油价不会造成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是油价调整比较合适的时机。价格调整到位以后,能源的短缺、煤电的供求、交通和运输的紧张都会得到缓解,一些受高油价约束而生产过剩的行业可能也会进行相应的整合。
发生供油短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市场短缺和造成市场短缺的参与各方没有一个有效的问责机制。国家给几个石油公司垄断市场的巨大垄断利润,但没有规定他们同等的责任。国家给有关部门定价的权利,但没有同时给予当定价不合理时,造成供给不足、造成企业与社会巨大损失的责任。所以石油垄断企业要与政府签订保证供应协议,价格调整部门要对价格不合理造成的供需问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在成品油价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应该让资源税也与国际接轨。增收的资源税可以用来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改善由于石油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近期还要提倡节约型发展方式,投入更多的研究资源,或者引进和借鉴国外的成熟技术,提高石油的使用效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石油使用效率上的差距。
近期我们需要主动参与国际油价的定价体系,争取定价权。没有定价权意味着我们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对市场剧烈波动束手无策,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作为石油需求大国,应该注意石油期货价格形成方面的作用,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从长期来说我们应该建立全方位的能源战略。在石油资源方面要展开比较艺术的“石油外交”,争取石油输出国的稳定供给,用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石油资源的国际布局。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海流能、太阳能、植物能源等等,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行之道。
原油价格涨幅与什么有关
上半年受环保及相关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柴油需求不容乐观。进入7月下旬,北方高温天气、南方台风多雨天气拖累,柴油价格上涨受到一定限制,介于原料成本高企,以及部分政策的连带支撑,价格较历史同期偏高。
图1、2016-2018年柴油批发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据隆众数据分析:2018年上半年,中国主营柴油价格呈先抑后扬走势,2018年柴油半年度均价为6523元/吨,较2017年半年均价5528元/吨,上涨995元/吨,涨幅为18%。上涨的原因,主要是2018年原油涨幅较大,一度突破70美元大关,2018年6月底WTI涨至74.15美元,而2017年6月底同期仅为44.74美元,上涨幅度高达30美元,导致炼厂加工成本提高,价格一路上行。
国家出台“蓝天保卫战”的三年行动计划,部分不合规的柴油资源遭遇打压,汽柴价格或将维持高位。
国内柴油价格高企,是需求带动还是有价无市?我们通过各省市的需求情况来一探究竟:
图2、国内柴油消费量需求占比
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从上图2国内柴油消费量需求占比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成品油消费总量在1200万吨以上的省市共有12个,柴油消费量在500万吨以上的十省市中,有六省市位于沿海,华东占了四个: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再就是辽宁、广东。
图3、国内柴油消费量需求占比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见上图3,国内各省市的需求情况参差不齐,青岛主营本月计划量已全部完成,泰安中油因为油库整改,发油量受到影响,完成率仅为不足3成。江苏中石化计划量完成率仍存缺口,在7-9成左右,江苏中油削减了任务量,苏南超额完成,苏北仍存欠量。而浙江主营省公司总任务已基本追平。主营月度计划量的完成进度高低不一。那么柴油零售是否存在可观的利润?
图4、柴油零售利润走势图
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从柴油零售利润图中可以看出,2018年7月,中国加油站综合利润,柴油平均零售利润1361元/吨,环比下降3.16%。月内零售价兑现下调,但批发价接连上涨,柴油批零价差缩小,导致利润走跌。
零售利润下降,那么柴油进出口利润是否存在套利空间?见下图4,柴油进出口套利分析:
图5、柴油进出口套利走势图单位:元/吨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7月份,我国进口新加坡柴油平均每吨亏损13.83元,较2018年6月份亏损下降56.7元/吨,我国华南口岸柴油出口至新加坡平均每吨亏损287.58元,较2018年6月份亏损增加13.5元/吨。
进口方面,新加坡柴油价格上调,而国内柴油价格同步上涨,使得进口利润亏损收窄。出口方面,国内柴油批发价格上涨,而新加坡地区柴油价格同步上调,使出口收入亏损增加。
整体来看,国内资源过剩问题依旧突出,主要表现为炼油产能仍在扩张,而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上马,导致柴油需求增长呈继续放缓的趋势。
说明国际油价下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转会带来哪些影响
基本上来讲每个行业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所以当油价涨每个行业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转嫁给了消费者,物价也就自然涨了这样CPI自然也就涨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资的涨跌,所以当民生物资涨了然后大家手里的闲钱就少了,也因为物价涨大家对其他东西的需求也会降低,所以最后一句话就是原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影响是让经济萧条^_^2004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一5月份,原油生产7147.83万吨,同比增长1.8%;原油进口4976.0l万吨,同比增长37.6%;原油出口255.5万吨,同比下降31.9%;国内原油表观消费量为11868.3万吨,同比增长1-5.7%;原油进口依存度为41.9%,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6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布伦特现货?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纽约原油期货最高达到42.33美元/桶,创下纽约商品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21年以来的最高价格。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我国原油需求增加,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当前国际石油需求变化的总体判断?一?短期内国际石油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但对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需高度关注短期内,总供给能够满足总需求,不会出现石油供应大面积短缺的局面。据2002年统计,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427亿吨,探明储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费国年消费量为35.2亿吨,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家年产量为35.9亿吨,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余。但是,对我国石油需求增加和进口石油快速增长应该给予高度关注。1995年我国石油消费1.58亿吨,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2.4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贸易量为20亿吨,我国原油进口0.9亿吨,占世界的4.5%,占我国原油消费总量的34%。我国石油消耗在逐年递增的同时,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石油需求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在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比重上却达不到0.1%。中国需要采取积极策略,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变为积极影响者。?二?全球石油价格将维持高价位当前驱动国际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发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石油需求将大幅度增长,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长1.8%以后,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过2%。国际能源机构?1EA?曾预测,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加100万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调高到165万桶/日,达7990万桶/日。其次是OPEC继续采取限产保价政策。特别是美元汇率走低,为减少损失,会继续提高油价。尽管6月初OPEC部长级会议宣布分别于7月和8月增加200万桶和50万桶的原油产量,但实际增量有限,因为此前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实际已大量超产。随着美元汇率的继续疲软,欧佩克国家提高油价的决心将更加坚定。第三是探明可采石油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资源。专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现在基本上都已被发现,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迄今为止,人类每天用油约8000万桶,1年约300亿桶。现在已探明可开采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预计还有未探明的、开采困难大、成本高的石油储量1万亿桶。未来开采新的石油资源将更加困难。第四是石油投机推动油价上涨。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下,油市动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投机造成的。美元汇率对国际主要货币走低,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上的投机,使油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油市背后的期货投机常常是操纵油价涨落的黑手。石油期货交易量目前约为现货交易的好几倍,据估计,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三成,其余均为套利者。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海湾地区和一些产油国国内局势动荡,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国际主要产油国政局至今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接连在世界各地发生,使主要产油国原油生产面临随时受阻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专家分析,从总体和长期来看,油价下降将是短暂的,走高攀升是长期趋势。从近期来看,被扭曲的石油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间将十分有限,预计将在每桶28~33美元之间上下波动。二、全球石油供应变化基本情况分析一是世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许多机会。综合各权威机构的分析预测,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1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整个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119亿吨,占世界的78.2%,储采比高达82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资源国的前六位。这6个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的70.2%。二是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区不平衡加剧。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费中心在移动,亚洲消费量剧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费量为28亿吨,2002年增至35亿吨,20年间增长了7亿吨,年均增长1.5%。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2002年石油消费量为29.82亿吨,占世界消费量的84.6%。独联体各国经济出现滑坡,石油消费量剧降,从1990年的4.2亿吨,降至2000年的1.73亿吨,下降60%。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增长了4.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1992年以来,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已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与北美、欧洲一起呈现三足鼎立之势。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费国中有四个国家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韩国排第六,印度排第七。三是世界石油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处于石油生产的上升期,而且相对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尤其是俄罗斯期望通过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国的地位,里海地区是前苏联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罗斯也会加快该地区开发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预测,中东北非地区仍然是石油主要供应地区;中亚里海、西非地区石油供应将处于上升时期,作为非欧佩克的俄罗斯在石油市场将举足轻重;中南美石油供应国的地位将下降。四是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有所上升。欧佩克的预测根据其油价目标并按2000年美元价值,预测油价在2010年前将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后逐渐升至30美元/桶。三、油价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影响较大,因为石油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单位油耗高,其经济严重依赖石油。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洗礼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传统工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下降,单位GDP油耗大幅减少,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发达国家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慢,单位GDP油耗较高,经济增长对高效优质的石油依存度较高,且防范石油危机的能力较弱,高油价对其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在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大于不发达国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价涨到将近40美元/桶的高价时,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程度却明显减小。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却深受其害:债务危机、政府危机、社会危机、等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油价的大幅上涨对加速加深这些问题的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权威机构估算,油价上涨10美元/桶,并在这个价位上保持一年,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发达国家的3倍。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介乎自给自足型国家与消费国之间。由于目前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只占国内石油消费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可划为基本自给自足型国家。油价的变化对类似我国?既是石油生产国,又有一定量的石油进口?的国民经济的影响可用下图粗略的表示。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出口和投资看,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相反,如果油价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将使其石油工业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影响国民经济?,将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影响我国GDP增长率约为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影响我国GDP增长率0.7个百分点,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8.8万亿人民币计算,相当于损失6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石油涨价10美元/桶,亚洲经济增长速度下降0.8%。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是我国外贸逆差主要因素。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从交通运输来看,石油价格越高,成品油价格上升,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总之,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但在当前影响不是很大。若对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影响会越来越大。
原油期货推出对中石化有什么好处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推出原油期货市场对我国能源安全供应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提高我国影响力和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我国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将国内原油需求因素融入到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中并通过国内外市场的套利机制以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在有效控制市场投机因素的前提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可以集中反映国内能源需求,并与新加坡、日本原油期货市场形成集团效应挤去国际原油价格中的投机泡沫,使原油价格更加理性。
其次,为国内石油石化企业提供保值避险手段。
随着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业务的深入,对石油价格管理风险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受相关政策和政府管制等因素限制,除中石油、中石化等几家企业外,国内大部分石油石化企业不能参与国际原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和避险,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地位。
发展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国内更多的石油石化企业还可进行套期保值运作,一方面更好的反映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能够避免过多的投机性风险,提升国内石油企业应对石油价格大幅频繁波动风险的能力,为国内市场提供稳定的原油供应。
第三,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成品油定价都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其定价机制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其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
当前我国成品油定价实行由政府制定指导价,该机制已被广为诟病。建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形成反映国内原油供求状况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可以促使政府放开成品油价格控制,形成符合国情的油价。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期货挂钩并按每日调整,就可以对当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形成倒逼。建立我国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吸收国内外石油上下游厂商积极参与,形成市场化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就获得了相应的话语权。
第四,有利于建立我国原油战略储备。
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我国的石油需求急剧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对于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在凸显。我国要借助原油期货市场筹集巨额资金,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原油战略储备体系,一方面通过“保税交割”上市原油期货,利用国际资金帮助我国储备原油,在我国建立交割仓库以储存原油,以形成战略石油的社会储备;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中的期货保证金制度帮助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远期供销关系,减少企业的原油现货库存,补充原油战略储备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