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2.油价年内第五次上调,油价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3.英国油田,正在枯竭吗?

4.卢布也曾比美元值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油价下跌到谷底该怎么办-油价下跌到谷底该怎么办呢

文?|?李一帆

8月30日,中石化公布了上半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1.03万亿元,同比下降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228.82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313.38亿元。

提早三天披露业绩的中石油与之何其像,上半年营业收入9290.45亿元,同比下降2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299.83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84.23亿元。

也就是说,“两桶油”在今年上半年“扭盈为亏”,合计亏损528.65亿元,平均每天亏3亿元。

对应到股民心情,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结果可想而知,“两桶油”遭遇了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质疑,理由是:上半年原油单价都跌破40美元(约合人民币273元)了,居然还没赚翻?垄断行业,怎么可能亏损?必有妖,必有妖,必有妖。

这就是典型的“怀油其罪”,是拍脑袋的民间经济学。

油价下跌,垄断行业,就能躺着数钱?账不是这么算。

我们不妨来算算,第一笔账,错期账。

“两桶油”做的石油生意,和咱日常低买高卖股票完全不一样,咱赶上谷底入手,翻红一点就卖出去,不过一两天的时间。但石油没这么快,它从运输到炼油再到出厂,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

就说“两桶油”进口的原油,从中东到国内需要30~50天时间运输,所以炼厂加工时厂里拿到的原油价格,至少是30天前的。再加上将原油炼成成品油的时间,可以说一桶油从中东原油变成中国成品油,至少有2~3个月的时间差。更别提石油这种重要战略物资,为了安全平稳生产,必须事先保持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

但价格不等人,就像市场不景气全行业都在折扣时,没人管你当初多少进货价,成品油的定价只看当期原油价。

也就是说,咱们现在加到的成品油,甭管油价多少,成本都是两三个月前就定了的。

比如2020年1月之前,包括2019年的整个第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都在60美元(约合人民币410元)/桶上下,这是你的进货价。但2020年3月,货到了,国际油价也一口气跌破了35美元(约合人民币239元)/桶,这时候无论如何,你只能按35美元/桶的价格卖。里里外外,至少每桶亏损25美元(约合人民币171元)。

这也是为什么仅仅今年上半年,美国申请破产、倒闭的油气公司就达到了20家。

有人说“两桶油”不是有40美元(约合人民币273元)/桶的保护价吗?

但这个地板保护价,40美元以下的差价并非归属于“两桶油”,而是要上交国家。国家为保障石油安全和油品质量,设立了风险准备金专项账户。

今年上半年,中石油的平均实现原油价格只有39美元(约合人民币266元)/桶,与去年相比几乎腰斩。

而这一切几乎难以避免,因为我国70%的原油都需要进口,尤其中石化90%的原油都是进口获得。

所以“两桶油”的财报表现有不少区别,但却有一个共性很明显,就是上半年中石油炼油板块亏损136.44亿元,中石化炼油事业部亏损317亿元。这就是时间差惹的祸。

第二笔账,需求账。

供求关系,是一切经济问题的基石。

“两桶油”上半年的另一困境,就是消费端疲软,需求量大幅下降。

整体而言,上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5,386万吨,同比下降6%。而且注意,这只是表观。

仅以我们日常最相关的汽车加油站来看,根据隆众资讯的数据,2月中旬以前,将近60%的加油站销量仅为去年同期的10%~20%;3月上旬,全国加油站销售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70%左右;4月中旬,达到了85%左右;5月底,达到了95%左右;6月底,近88%的加油站销售量才恢复至100%。

再随便举几个其它石油下游相关行业的例子。

比如,航空煤油相关业务。上半年交通运输业有多惨淡不用我说,具体到航空,我们只要看看几家上市航空公司的财报即可,海航控股、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四家上市航空公司,上半年业绩分别净亏损118.23亿元、94.41亿元、85.42亿元、81.74亿元……

比如,纺织服装相关业务(化学纤维来自石油工业和炼焦工业)。上半年全国纺织服装类零售总额5000亿元上下,同比下跌19.6%。

再比如,涂料总产量上半年同比下降5.4%,塑料制品总产量同比下降9.6%,合成橡胶总产量同比增长0.1%,等等。总之石油下游产业链上,没有特别好看的产量数据。

更何况还有一记重锤,就是今年上半年,东风裕隆累计销量不足百辆,据称纳智捷品牌将退出大陆市场。(手头)

凡此种种,都是“两桶油”的需求压力,中石化成品油的日销量最差一度只有去年的20%。所以两家的亏损也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比如中石油,财报显示其销售业务板块前两季度分别盈利-166亿元和37?亿元,很大原因就是成品油需求在一季度骤降,而二季度回暖。

第三笔账,责任账。

“两桶油”的业务远不止是给咱的车加油,他们经营的是覆盖整个石油上下游的产业链。

先说上游。

为什么中国的原油需要大量进口?因为中国的石油开采难度和成本与中东相比差距巨大。个中原因暂不赘述,总之,进口石油比自己挖井开采划算得多。

但前面也说了,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绝对不能全靠进口,所以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两桶油”还必须承担开采重担,确保国家自给自足的能力。

中石油在原油开采方面比中石化发展得早、定位也更加偏重,这也是中石油进口原油比中石化少的原因。但正因如此,原本并不擅长自采原油的中石化由于也要出于责任自行开采,所以开发业务亏损严重,比如今年上半年其勘探及开发事业部就亏损了60亿元。

再说下游。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加油站举例,截至2019年底,中石化在全国约有3万座加油站,2.7万家便利店;中石油约有2.2万座加油站,2万家便利店。遍布全国是不是?

但在这些数字背后,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不同于私营油企可以灵活的选择优势地区去经营,“两桶油”因为背着社会责任,所以即使再偏远的地区,明知是笔亏钱买卖,需要你投建也必须投建,保证偏远地区的成品油供应。因为“两桶油”在偏远地区也建有大量加油站和门店,而且越是偏远,运输和维护费用越贵,亏损越严重。

更何况石油下游的产业链那么多,而“两桶油”,就是我国帮助这些下游企业规避价格波动的减震阀——这都是“两桶油”不得不承担的公共服务。

不然你想想天然气的到岸价,再想想我们手上的价格。

所以,量价齐跌,还要兼顾社会责任,“两桶油”的2020上半年,你给我一个好过的理由?

当然“两桶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之多,尤其国企弊病一个不少,但这不妨碍我们有一说一。

今年以来,面对量价齐跌的压力,“两桶油”其实已经开始了迟来的成本控制。

比如上半年,中石化经营费用为1.05万亿元,同比下降了27.2%,其中采购原油、产品及经营供应品及费用同比下降30.6%,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4%,职工费用同比下降0.9%;中石油经营费用为9350.88亿元,同比下降了16.9%,其中采购、服务及其他费用同比下降21.2%,员工费用同比下降6.6%,勘探费用同比下降13.8%,销售、一般性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8.6%。同时,“两桶油”的资本性支出也全部呈下降趋势。

大约就是,能省则省,能砍则砍。

而且,他们也开始在寻找其它增长点。

比如2020年2月,中石化易捷在全国多地上线了蔬菜销售业务,与盒马鲜生联手,直播卖菜、送菜上门等等相关业务多措并举;几乎同一时间,中石油也上线了“油卖菜”,切入蔬菜业务。

按照中石化易捷的规划,接下来他们还要引入旅游、保险、快餐、汽服、家电、美妆、数码、广告等多种服务业态,多元化布局。

所以上半年财报里,“两桶油”的非油业务反而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增长点,中石化非油业务收入166亿元,利润20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中石油非油销售收入96.13亿元,同比增加3.2%。

他们都在尽己所能扭亏为盈。

其实随着第一季度过后市场经济的稳步恢复,“两桶油”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比如中石油的二季度亏损较一季度已经环比收窄,中石化更是已在二季度扭亏为盈。再之后的油价时间差,对“两桶油”而言更是利空变利好的存在。

所以对于“两桶油”最终的2020年度财报,我个人仍然比较看好。

不过抛开他们今年到底亏损与否,其实即便在过去,“两桶油”高垄断、高营收,利润率却也一直很低,甚至远低于A股的平均水平,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财大气粗的央企模样。所以质疑之前请先自疑,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两桶油”的这条路,并不好走,却也没法回头。或许唯一的希望,就是复活纳智捷哦?百公里三个加油站,守护你的石油能源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价年内第五次上调,油价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2020年11月20日,全国人民喜迎油价第五次上涨,这次的涨价幅度并不大,对于我们普通开车族的影响几乎为零,有人做过实验,一个50箱的油箱加满油之后,可能要比没有加价之前多花六七块钱,这点影响对于开车族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我们还得探究一下,为什么这次油价会上涨?

大选疑似尘埃落定

第一美国民主党人疑似当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步减弱,而且随着的当选,使得全球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有了很大的提振,这样一来就推高了油价。

第二,疫苗传来好消息

在大选结束,没过几天,美国的辉瑞制药就传来了好消息,他们的意疫苗取得的重大突破,有效率非常的高,高达94%,这一消息提振了全球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全球经济复苏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疫苗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整个市场的信心被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沙特等国可能减产

石油这一战略资源其实还是掌握在欧佩克几个成员国的手里,他们是全世界最大的产油国,对于石油定价权有很大的话语权,如果他们敞开供应,那么整个世界的油价将会被打压到谷底,一旦他们减产,那么毫无疑问,整个国际油价将会被推高。目前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奇兹表示,如果相关产油国能够达成共识,欧佩克和俄罗斯等盟友组成的欧佩克加联盟这个组织可能对减产协议进行调整,整个石油输出国组织加上联盟将会将减产的协议延长至2022年,以此来稳定石油价格,毕竟作为产油国来说,石油价格过低,对于他们国内的经济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尤其是沙特这种严重依赖石油产业的国家。而且有欧佩克国家成员表示可能延长当年减产规模至明年,且部分国家有扩大减产规模的意向,以此来帮助自己的国家度过这个难关,确保国家的经济指标不会因为今年的全球性大疫情而特别难看。

第四的上台有利于控制疫情

美国这两天的新冠确诊人数日益上涨,已经轻轻松松突破了1100万人,但是随着的上台,这种情况可能出现扭转,一直批评特朗普政府控制疫情不利,他一直在呼吁民众戴口罩,并且承诺将想方设法的缓解美国的疫情。随着明年1月20日有可能入主白宫,那么他有可能推行各种各样的法令要求民众戴口罩,要求民众保持社交距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而那些对于特朗普政府阳奉阴违的民主党州政府也可能一改以往的态度,积极配合民主党总统,那么整个疫情将会得到很快的控制。美国的疫情一旦得到了控制,那么全球经济将度过至暗期,各种经济活动得以开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将大幅上升,这些都提振了国际油价。

由于国际油价的上涨,我们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所以就有了我们这第五次石油涨价。总体来说,今年虽然经历了五次涨价,但是也经历了五次跌价,总体来说,现在的油价仍处于历史低位。

英国油田,正在枯竭吗?

著名的欧洲北海油田是英国掌控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的基石,也是缺油的西欧国家发展经济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能源保障。通过对北海油田的开采,英国与挪威等国发展起的石油工业也曾走在世界前列。

海上油田开采的技术门槛线相当高

但这对于欧洲发达国家恰恰是强项

然而,在历经多年的油气开采后,北海油田这一昔日欧洲能源的心脏正面临逐渐枯竭的命运。

地处设得兰群岛、大不列颠岛、荷兰低地、日的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端之间的北海,是总面积约57.5万平方千米的超级油田所在地。如果不是1969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孤注一掷打完最后一口井,这一超级油田的命运也许永远都只能埋藏在不为人知的深海之下。

周边国家都是欧洲经济标杆

在他们之间有个大油田,真是太合适了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贫油国?的帽子一直是困扰西欧国家最大的能源问题。虽然离西欧最近的苏联是产油大国,但在冷战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对立与国家安全的担忧使得欧洲无法从苏联进口石油。

苏联近在咫尺,中东也离得不远

但在地缘政治上,始终有很大风险

工业社会的运转离不开石油,命脉却抓在别人手里▼

为了发展经济,?贫油?的西欧国家纷纷开始了石油争夺战。英国加强控制中东,荷兰努力维持在印尼的特殊地位,法国则在法属圭亚那(法国在南美洲的海外领地)挖井找油,并大力扩展石油进口渠道。

其中经营的重点还是产能巨大的中东

且英国也是中东国家的前宗主国

当地石油产业有英国人一份儿▼

然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下,西欧?宗主国?的影响力不复往日。中东的能源大户们不仅不再听从号召,反而联合起来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突然搞起石油禁运

逼得美国人都搞起汽油配给票

对于几乎不产油的西欧,那风险就太大了

为应对石油短缺的严峻问题,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未曾大规模开发的北海。

但是,由于周围陆地均为基岩出露,加上海洋条件恶劣,此时的北海长期无人问津。而且从石油开采的角度来看,海底地形复杂且海上气候恶劣的北海,实在不是一个进行勘探的好地方。

造这么个大家伙,可比在陆地上采油难多了

为了能够在短期内开采到石油,英国放开了北海油田的勘探权,并最先将本国在北海三分之一的海域划分为960个区块(每个区块约259平方千米),用招标的方式向全球的石油开发企业发放勘探许可证。

令英国政府苦恼的是,即使英国在石油勘探权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当时全球的主要石油企业却依旧对此不感兴趣。等到招标结束后,仍然有60%的海域无人问津。

在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上

荷兰德国沿岸的油气资源发现较早

英国人相信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上也有大油田

但能不能找到还不好说▼

不仅如此,在英国放开勘探权后,几十家参与投标的石油企业公司没能打出一口可以投产的油井,纷纷陷入了亏损的境地。由于连续几年都开采不到石油,?北海无油论?开始在欧洲扩散,挑动着各方敏感的神经。

直到1969 年 12 月,勘探了3年,花了3000多万美元的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再也承担不起北海油田的勘探亏损了。于是公司管理层决定,打完最后一口井就放弃北海?收兵回营?。

然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幸运的地方,也就是这里

恰恰就是这本不抱任何希望的一口井,给北海油田带来了一线生机,也从此改变了欧洲的能源格局。

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打的最后一口井恰好位于?埃科菲斯克油田?上方。经探明,埃科菲斯克油田南北长约13千米,东西宽7千米,可采储量石油2-3亿吨,天然气1072亿立方米。

埃科菲斯克油田的所在▼

这一喜讯给当时在北海勘探的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不久之后,多家石油公司纷纷向北海油田进军,并在靠近挪威海域的英国一侧摆开了阵势。

从1971年到1975年,北海油田进入了油气勘探的丰收期。在英国海域,先后发现了布伦特油田和奥克、奥瑞尔、派帕、科莫兰特和尼尼安等油田;在挪威海域,发现斯塔特福约德油田和埃斯彭等油气田;丹麦、荷兰等国海域也发现多处油气田。

这北海上的油田其实还挺多的▼

由此,集优越地理位置、高标准原油品质于一体的北海油田正式诞生,逐渐发展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巨型油气产区,并深刻影响着国际的石油交易市场。

要不怎么布伦特原油知名度如此之高呢

欧洲能源的心脏

北海油田烈火烹油的发展,其实也有欧洲历史进程的从旁协助。

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期,石油的消费量剧增,并逐步取代煤炭成为了世界第一能源,欧洲各国的工业设备也开始从煤炭驱动向石油驱动升级转换。

毕竟北海周边是欧洲的精华所在

又能当工业大亨,又能当石油土壕

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儿?

短期内,大量的能源替换让原本就没有多少石油的欧洲大伤脑筋。再加上那一时期的西欧正陷入经济滞胀,只有稳定、低价的石油供应,才能使西欧各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

在苦苦寻找石油之前,北海海域的划分首先成为了英国和挪威的棘手问题。

这问题就很复杂

比如平台在这边,但抽走了对面的油,算谁的呢

位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北海海域,大部分是英国和挪威的专属经济区,东南部为丹麦、德国和荷兰专属经济区。英国与挪威在北海海域接壤部分最大,所以两国在这个问题上分歧也最大。

油田也集中在中间位置,颇为棘手▼

由于北纬62?以北的海域是挪威与苏联有直接关系的地区,且苏联海军潜艇基地就在摩尔曼斯克。因为害怕苏联疑心挪威是在利用在北海勘探的机会监测其海军的动向,挪威一直不敢贸然提出在北海进行海域划分与石油勘探。

因此,在划分北海油田的过程中,挪威政府总是以各种理由刁难,意欲拖延北海石油的开发。这种情况之下,缺油的英国政府坐不住了,在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之后便匆匆接受了35%的北海控制权的划分方法。

解决完海域划分的棘手问题后,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大力开发下,北海油田就逐渐成为了欧洲主要的能源供应地,并使曾经石油需要99%进口的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油气出口国。

英国2018年出口结构

原油仍然占了5.7%,还不包括其他石油制品

(:OEC)▼

不仅如此,北海石油因其品质高,产量稳定,迅速获得了欧洲各国的青睐。北海油田的发掘,让正处于疲软时期的英国、荷兰与丹麦等工业国家的经济获得了帮助,更使得英国能以每桶(约159升)北海布伦特石油作为市场参考价格,从而一跃成为了全球石油期货交易的中心。

而且,相比中东石油壕国

欧洲国家拥有从海工装备到石油精炼的完整能力

又是自家的油田,可以吃到整个产业的利润

从1969年在中部的中央地堑区发现埃科菲斯克大油田,1971年在北部的维京地堑发现布伦特大油田,不到十年的时间,北海油气田群勘探开发的高潮就使其成为了世界大油气产区之一。

据英国石油公司197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欧洲在北海已经探明石油储量达 57 亿吨;天然气储量已达 3.53 万亿立方米。如此众多的能源储量直接推动了苏格兰第三大城市阿伯丁的发展,使其发展成为了集存贮、精炼、输送于一身的石油工业中心,并拥有了?欧洲石油之都?的美誉。

北方大量油气田通向阿伯丁

成就了这里发达的能源产业

干涸的北海,前途何在

过去十年内,在英国、挪威、荷兰和丹麦北海四国不间断的开采下,北海油田的产量越来越低。即使采用了最新的开采技术,其原油日产量还是从高峰的600万桶跌至了200多万桶。

挪威主要油田石油产量

极盛之后,挡不住的滑坡

为了保持石油产量,石油公司不得不加大对北海的勘探力度以发现新的油田。然而,新发现的油田不仅无法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现的大油田相提并论,甚至连补上老油田下滑的产量缺口都做不到。

新的油田在产能登顶后逐渐滑坡无可避免

所以大公司都会持续投资新的油气田

才能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整体的稳定供给

以传奇油田?布伦特油田来说,曾经产量高达40万桶每天的布伦特油田,产量在90年代后就开始急剧下跌。到了2015年,布伦特油田3个在运行的平台中,就有两个平台停产,唯一剩余的一个平台日产量也不足1000桶每天。

不仅如此,英国油气新发现的数量也在锐减。按照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的标准,英国在2010年仅发现4个大型油气田,不仅比2009年的13个大幅减少,同时也跌至多年来的谷底。

一座废弃的天然气平台

巨大的工业景观

与邻居英国的情况类似,挪威新探明的油气资源也是连年走低,近十年几乎没有大型油气田被发现。根据挪威石油理事会的统计,2010年挪威的石油新发现仅为16个,大大低于2009年的28个。

而且,海底油田的开发历时漫长,从粗略的地震波物理勘探到细致的钻井取岩芯样本勘探,再到安装设备、成本核算、申请开发许可等,往往耗时五至十年以上。

当然,正因为难度大,成本高

这种大型海工装备本身也是个门槛很高的大市场

中国也正在这方面加速追赶

除了日渐枯寂的石油储量,高税收与高环保要求也是打击北海油田的一大原因。

由于整体经济不景气,油气行业向英国政府上缴的大量税收愈发重要,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英国政府加大了对油气行业的征税力度。在越发严苛的环保条约规定下,北海的石油开发企业也不得不增加成本来满足环保规定。

如果风电的成本能再降低再降低

欧洲可能进一步压缩油气的能源占比

2011年,英国政府改变了英国大陆架石油生产活动的税收结构和税率,税收新政大幅增加了英国油气行业的税率,因而导致英国北海地区的油气产业越发缺乏竞争力。

再加上美国低成本页岩油和国际低油价的冲击,开采成本原本就高的北海油田更是陷入了开采一桶亏损一桶的无解境地。

作为同行的海湾国家有着更低的开采成本

但是油气在欧洲只是一个产业,而在中东是国家支柱

他们的压力更大,转型也更难

若不能加大石油勘探力度并发现新油田,步入暮年的北海油田将难逃枯竭的命运。届时,有着50年历史的北海石油工业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而西欧国家自身的能源保障,可能又要看俄罗斯和中东的脸色行事了。

卢布也曾比美元值钱

按照最近的汇率计算,100元人民币可兑换1195元俄罗斯卢布,100美元能够兑换7738元俄罗斯卢布,我们可以看出,受乌克兰战争及西方国家制裁因素, 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十分严重 。可是, 相比当年的苏联时期,100卢布可是能够兑换100多美元,购买力在美元之上,可谓是今非昔比 。 提示:速读可只读加粗部分

制裁下的俄罗斯贸易市场 来源.Pexels

卢布与美元的纠葛

说到卢布,还是不得不提下美元的发展。二战末期,美国的美元开始取代英镑,成为世界通用的货币,到1944年,为了解决因为战争导致的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准备战后重建,西方各国召开了布雷顿会议,并且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的购买力与黄金对等,美元在世界货币中处于超然的地位

在这里,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华盛顿山宾馆,美元开始走向台中央 来源.Pexels

二战结束后,苏联损失巨大,尤其是势力范围内的东欧地区,出于战后重建的现实需要及国力不及美国的原因,在双方冷战开始以后的四五十年代,苏联一直尽量避免与美国的直接冲突,并且对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持欢迎态度,计划准备从美国贷款,从而迅速恢复自身的经济。

但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美国霸权行径及西方英国等国家的敌对行为愈演愈烈,美苏关系已经朝着对抗的道路越走越远,苏联向美求助经济援助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在美苏两极霸权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世界货币市场逐渐形成了美元体系和卢布体系相互竞争的局面 。在美国的带领下,西方国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试图吸引 社会 主义阵营中的国家加入,并且西方各国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等协定、协议,对苏联东欧实行了严厉的封锁和禁运。

针对美国及西方霸权行为和美元的强势地位,为了保护国家的货币主权,苏联选择拒绝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并将卢布与美元的汇率设定为1:1。同时,它建立了 社会 主义阵营的金融体系——“多边清算协定”,即以转账卢布(transferableRuble)为中心的货币区。自此,卢布与美元同样值钱的时代来临。

来源.Pexels

冷战前期的卢布

虽然说卢布与美元汇率为1:1,但显然苏联的经济实力远远弱于美国,卢布的货币权力也同样弱于美元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日本和韩国等国的战后援助、“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石油与美元挂钩”等金融秩序安排,将美元渗透到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系统中,形成了对货币流通区域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具备一定的货币权力。而 社会 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卢布,发挥的作用更多是一种计价功能,是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的结算与清算工具,并没有像美元一样形成对货币流通区域的强有力控制,货币权力较弱

赫鲁晓夫时代的改革失败则进一步弱化了苏联卢布的货币权力 。苏共二十大后,以东欧国家为代表的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开始 探索 新的改革道路,甚至出现了“去苏联化”趋势。

在苏联内部,赫鲁晓夫上台后,在否定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推动改革。由于不尊重客观规律,赫鲁晓夫改革失败,苏联陷入了经济衰退,卢布本就微弱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进一步被削弱。

苏联无法像美国一样以“货币手段”制裁推行改革的东欧 社会 主义阵营国家,只能直接用军事手段粗暴干涉东欧国家的改革,随即爆发了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苏联用军事干涉勉强维持了 社会 主义阵营在东欧的统治秩序,如同国家间的博弈一样,卢布在与美元的博弈中处于下风。

“软的”不行来“硬的”

虚假的辉煌

在七八十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时代, 卢布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卢布与美元的兑换比例曾高达 1:2 。美苏争霸在这一时期进入了“苏攻美守”的阶段,卢布与美元的博弈也呈现出了强势卢布的局面。

自信,由“内” 来源.Pexels

到“外”(图为勃列日涅夫与卡特总统)来源.Pexels

由于二战后美国仗着国力强大,四面出击,先后聚焦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深陷战争的泥潭之中,美国的经济实力消耗严重,财政赤字大幅增加,无力维系美元与黄金自由兑换的制度安排。

1971年, 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与此同时, 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价格大涨,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特大油田,石油产量超过美国,外汇收入大涨 ,依靠石油带来的巨额利润,苏联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

在七八十年代,苏联开始在非洲、南美洲等各地区与美国争霸。苏联处于明显的攻势,美国则处于明显的守势。由于各方面的牵制,美国明显力不从心。 在80年代初期,苏联卢布的汇率不断提高。在汇率最高阶段,100美元只能兑换60多元卢布

石油让人笑出强大,卢布开始炙手可热

卢布强势的背后实际上是美苏争霸过程中的苏联在政治博弈中暂时处于优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石油价格上涨和发现大规模油田带来的外汇收入增加不是货币权力走强的核心因素, 过度依赖石油的单一型经济结构无法实现对卢布的“托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成为外界攻击卢布的致命弱点

到了 1980年代,石油在苏联外汇收入中最高曾达到 54.4%。在这样的背景下,卢布走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一旦人为操纵石油价格下跌,卢布就会走弱。

跌入谷底

依仗油气资源及高油价,苏联于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但盛极必衰,卢布及苏联的命运迎来的情况。1980年,里根总统上台后,通过政治施压逼迫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产,世界石油价格开始走低。苏联内部则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和农业领域改革的失败,出现了严重的食品短缺。

八十年代,苏联一半的外汇收入用来向其他国家,尤其是 社会 主义阵营以外的国家购买粮食和食品。但是, 苏联的对外贸易以美元计价,实际上,苏联已经被卷入了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秩序中 。从1985年起,世界油价开始大规模下跌,到1986年,已经从1985年的30美元每桶下跌至12美元每桶。面对美国通过石油美元发起的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 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的苏联无法承担石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巨大外汇损失,以卢布为核心的 社会 主义货币体系陷入危机之中

打仗,就意味着“烧钱”。谁也不会想到,当入侵的直升机冲上阿富汗上空,苏联已经坠入了深渊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之间的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美国逐渐进入攻势,苏联进入守势 。进入1980 年代中后期,里根推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开启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在与美国的竞争中进一步消耗了苏联经济,阿富汗战争则使苏联财政赤字激增,再 加上戈尔巴乔夫所谓的经济改革陷入混乱,自由化和私有化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苏联卢布出现了大幅度贬值

莫斯科街头的民众排起了长队,打算尽快将手头的卢布换成货物 来源.Pexels

苏联实行的是联邦制,由于卢布的大规模贬值,各个加盟共和国开始采取“去卢布化”的政策 。随着苏联中央对加盟共和国政治控制力的下降,苏联在货币政策领域赋予了加盟共和国更多自主权,货币权力变弱,苏联卢布对加盟共和国的影响力和统治力被削弱,而与苏联经济捆绑较弱的东欧 社会 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则直接脱离苏联。

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卢布汇率大幅贬值 ,仅1990 年前6个月,卢布与美元的汇率直线跌至20:1,到了1991年7月,甚至跌破了50:1的关口。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苏联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甚至突破169:1,仅为年初的15%。

随着苏联地缘政治空间的压缩,美苏力量悬殊,苏联无力再扭转卢布的弱势地位。至此,卢布衰退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已经无力与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抗衡。到了1995年,100美元能兑换450000多卢布。进入90年代末期,100美元竟然能够兑换600000卢布。

由“软黄金”沦为废纸 来源.Pexels

由此可见, 主权货币实力的弱化是国家实力衰落的一个重要表现,而货币力量的弱化也会加速国家实力的衰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增加了市场的金融风险,同时削弱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货币实力的弱化又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的经济衰退,俄罗斯货币与美元的稳定兑换比例并不是基于经济实力,从而消耗了大量外汇和黄金储备,国内的资产进一步萎缩,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来源.Pexels

大国竞争的背后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货币实力是国家经济实力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经济转型和金融发展长期滞后的双重约束条件下,面临加速开放的经济体,出于稳定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国家控制力,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洛云 地缘谷成员

参考资料:

试析苏联卢布国际化改革及借鉴意义.王忠文;地缘政治博弈与货币实力的衰变.刘典 张婷婷;论苏联卢布国际化.胡定核